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调查的四个最大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而员工们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尽合理,则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从而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四家集团公司的工会组织,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活跃“员工们的文化生活.与之同时,由于知识更新不够,人们对体育的保健价值尚不能提高到“一级预防“的水平上来,体育活动在以上四公司中,无法充分实现其“预防医学“的“促进健康“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调查的4个最大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而员工们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尽合理,则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从而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家集团公司的工会组织,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活跃“员工们的文化生活.与之同时,由于知识更新不够,人们对体育的保健价值尚不能提高到“一级预防“的水平上来,体育活动在以上4公司中,无法充分实现其“预防医学“的“促进健康“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体形态也随之发生快速变化,对其形态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指导体育教学和适宜健身器械的开发提供依据.共计测量了7~18岁儿童、青少年25个身体形态指标,分为长度、宽度、围度等方面指标,通过对25个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显示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的平均数变化趋势遵循“向心律”规律,女生生长发育提前于男生,但都遵循“先快后慢”的趋势,其增长最快的年龄段基本一致,出现在7~14岁阶段.通过对各年龄组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差值的聚类分析,提示较为适合的以形态差异为依据的性别年龄分组应该是:7~9岁年龄组(无性别差异);10~12岁年龄组(无性别差异);13~15岁年龄组女生;13~15岁年龄组男生;16~18岁年龄组女生;16~18岁年龄组男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人机工程学理论及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特征为基础,分析儿童青少年运动健身车结构尺寸特征.方法:通过对7~18岁2 590名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进行测量,以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特征及科学的骑姿为依据,在自行车基本结构设计原理基础上,分析儿童青少年健身车曲柄、鞍座及手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结果与结论:儿童青少年健身车曲柄长度可设计在11.8~17.7 cm之间,同一台车曲柄调节尺寸可为5.9cm;鞍座到曲柄中心轴的直线距离可设计在34.6~59.5 cm之间,当骑行中鞍座至曲柄中心轴的连线与水平面后夹角成75°时,同一台车鞍座和车把的上下垂直调节尺寸可设计为24.1 cm;鞍座至车把的直线距离可设计在54.0~110.4cm之间,同一台车车把和鞍座前后调节尺寸可设计在28.2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居民骨骼肌含量和骨骼肌力量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在济南、西安、成都、广州4个城市中抽取1 013名3~69岁的我国城镇居民(男468人,女54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测试方法测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握力等体质指标;采用双能X光全身骨密度仪(DEXA)测试受试者的全身骨骼肌含量和上、下肢骨骼肌含量;选用运动功能分析仪MES01S20测试受试者的下蹲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年龄组间差异.结果与结论:1)我国城镇居民的骨骼肌含量在3~19岁期间,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快速增长.男性与女性均在20~24岁左右达到峰值,其后骨骼肌含量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2)我国城镇居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握力和下蹲力都迅速提高,均在30~40岁左右达到峰值.握力达到峰值过后,出现比较平缓的小幅下降;下蹲力在达到峰值后,也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较握力明显;3)骨骼肌含量的下降和单位数量骨骼肌产生力量的水平下降共同作用引起了骨骼肌力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自1997年来先后3次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88 625人.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方式、消费、目的和需求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的质量、消费水平、锻炼中断等方面.北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均略高于南方,同时表现出参与频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锻炼强度较低等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类人群的比例在全国各区域的分布均衡,差异较小,约占总人数的0.6%.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肥胖男性身体活动水平与能量消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江崇民  尚文元 《体育科学》2011,31(11):21-26
以中老年男性肥胖人群为对象,同正常体重人群相比,研究肥胖人群自由生活下的身体活动水平、静息代谢、特定活动下的能耗代谢率、能源底物利用特征,为肥胖机制研究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4名50~60岁肥胖男性者(BMI>30)和15名体重正常者(BMI=23)使用加速度计RT3连续7天测量身体活动。之后使用Cortex MetaMax 3 B进行静息代谢和特定身体活动能耗的测量(坐、站、步行3.2 km/h,4.8 km/h,6.4 km/h)。结果:1)肥胖者的每日总能耗、身体活动能耗、中等强度以上活动能耗、中等以上活动的累计时间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调整了体重因素后,肥胖者单位体重每日能耗/kg略低于对照组,而单位体重身体活动能耗显著高于对照组。2)肥胖组静息能耗高于体重正常组,若是以单位体重计算,静息代谢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3)在坐、站、走活动中,肥胖组消耗的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若以公斤体重计算能耗,肥胖组坐姿和站姿的相对能耗略低于对照组,步行的相对能耗两组无差别。4)相同运动下两组人群安静平卧、坐、站、3.2 km/h和4.8 km/h步行时的呼吸交换率没有差异。6.4 km/h步行时,肥胖组的呼吸交换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5)用回归统计法分析影响肥胖的危险因素,静息代谢率可以作为预测肥胖的因子。结论:肥胖人群的身体活动量和每日消耗能量不低于体重正常组,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可能与能量消耗有关,较低的静息代谢率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运动中脂肪氧化能力下降也可能是肥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Parkour运动具有挑战性、教育性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性,能让参与者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和锻炼自我意志力。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参与者调查等方法对Parkour运动的发展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Parkour运动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脊柱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可能是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青少年脊柱形态与功能的全面测试,可以为青少年非特异性疼痛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北京、天津地区四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使用spinal mouse电子脊柱测量仪对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组273名(男,121名;女,152名)学生和对照组127名(男,63名;女,64名)学生进行脊柱形态与功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直立位、坐位以及负重状态(Matthiass test)下的胸椎后凸角(TKA)、腰椎前凸角(LLA)、骶骨倾角(SA)、倾斜角(INA),以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脊柱各节段活动度。计算TKA、LLA异常率(正常范围,TKA:20°~40°,LLA:24.6°~71.4°),并使用似然比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级组、不同性别、不同疼痛类型间的异常率。使用偏相关分析探讨非特异性腰背疼痛与年龄的相关性,使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对脊柱形态与功能等指标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初中生TKA异常率分别为47.0%,53.0%(男生、女生) ;高中生TKA异常率为52.6%,48.0% (男生、女生)。2)初中生LLA异常率为67.5%,45.2%(男生、女生);高中生LLA异常率为52.6%和21.7%(男生、女生)。3)胸椎后凸角(P<0.05,OR=1.236)和腰椎从屈曲位到后伸位的活动度(P<0.01,OR=0.975)与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具有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受试者中,胸椎后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异常的比例较高。胸椎后凸角较大以及腰椎总体活动度不足是青少年发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调查数据对国民体力活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人群体力活动表现为:每周5天身体活动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加呈减少趋势,城镇高于乡村.成老年人群特征:成年人约有1/3、老年人约有2/3的人一周中没有中、重度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活跃度在40-54岁进入最高平台期;体力活动高度活跃的成年人群随学历的增加,人数比例呈现出降低的态势;体力活动活跃类成年人群呈现出“倒U型”结构.将交通行程、职业、家务和闲暇时间四项体力活动指标结合起来看,各性别组人群的职业体力活动活跃达标率普遍比其他三项体力活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