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2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八)手功(包括指功、腕功、臂功等) 49、鹰抓:一名“抓把”。两手俯掌,在身前平举,稍微屈肘,十指松开;然后使指掌各关节逐节稳健而缓慢地向掌心屈拢。变掌为拳后,咬牙切齿,闭气稍顿,两手十指  相似文献   
52.
数年前,国内刊物介绍了《日刊工业新闻》所载《退着走可以治腰痛》一文,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1983年《世界体育参考》试刊号也介绍了倒行可治腰痛,说是国外体育治疗专家发现:“如果每天作一定时间的例行,可以治疗腰肌劳损之腰痛。”而据笔者考察认为:我国太极  相似文献   
53.
1973年冬,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体育史、医史、医疗体育、养生气功等各界人士的充份重视,一些专家、学者也随之投入对西汉帛画《导引图》的学术研究活动。由兹而今,忽忽已过去了十四年,其间各种见仁见知的有关研探文章时有所见。笔者因自幼从师学练导引和武术,出于个人爱好,也曾涉足于此项研究,并据多年探求之心得,著有《西汉帛画<导引图>研究》书稿。正因为如此,我对有关《导引图》研究的文章都较关切。近阅《养生长寿术》一书所收《马王堆<导引图>溯源》一文,(以下简称《溯源》),感到稍有不同的看法,兹特略抒己见,以就正于该文作者和海内外广大读者;尤盼体育史专家、学者,多加指点。  相似文献   
54.
1982年5月10日、6月28日《体育报》相继发表了四篇署名文章,介绍了浙江绍兴市府山公园内府山北坡石壁上的“动静乐寿”石刻。因此,吸引了许多文物考古工作者和体育史研究者前往考察。“动静乐寿”四个大字的摩崖石刻,已考明为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  相似文献   
55.
《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以下简称《秘诀》),记述传统少林拳的理法甚详,素被后世拳家奉为经典著作。此书流传于民间的刻本和抄本尚多,但各本文字互有出入,甚至连书名也不尽相同。而且大都掺杂了后人修订或窜改的文字,有的刊本则把原文与注文混成一片,令人难于辨析,因之,全书有待进一步作出认真而细致的校勘和考订。笔者早年因感于书中  相似文献   
56.
《少林拳术秘诀》一书谈到,我国拳术的“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由此说明,中华武术是以气功作为基础功夫的。同时,我国气功的流派也极为浩繁,古往今来,更多的人是把气功作为养生保健和不药疗病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又在中国医疗体育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总之,中华气功是祖国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版的有关气功专著和刊物犹如雨后春笋,气功学术研究也随之日  相似文献   
57.
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即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如果说“五字要诀”是内家拳的内核,则“十四禁忌”应是内家拳的外壳。两者都是实践的结晶,共同升华为理论,成为内家拳的准则。八桩(拳)是内家系列的重要内容,它也遵循这一重要原则。内家十四禁忌不但对内家拳(狭义)及广义的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拳种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古今拳术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8.
29.睁目 接上式,有意识地紧闭双目片刻,突然睁大眼睛,注视预先选定的一个目标(图29)。可反复做2~3次。 据《分行外功诀》说,以上三法,“能保炼神光,永无目疾”。这话似属溢美之词,只能说对眼保健有—定的作用。 30.抹眼眶 用两手拇指支在两 太阳穴的下缘,再用两食 指的第二关节近虎口一 侧的骨节刮抹眼眶,自内 眦抹向两侧(图30)。上 下各做8次。 31.点鱼尾 “鱼尾”是“丝竹空”穴的俗名,又名‘眉梢”。因为眉毛像一条鱼,鱼尾穴恰在眉毛外侧端眉棱骨旁的凹陷中。用两手大拇指背的骨节,屈拢后左右各按8~…  相似文献   
59.
34.在推手中怎样应用螺旋原理? 太极拳出手强调转腕旋膀,劲走螺旋。旋转能够使物体运动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产生远比直线运动力量大得多的螺旋力。例如:步枪枪膛有了来福线以后,弹丸脱离枪口时,围绕弹轴旋转的速度是每秒钟三千多转,只有这样高速度的旋转,弹丸飞行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达到一千二百公尺以上的射程。当然人体运动不可能有这样高速度,旋转,但利用螺旋力的原理却是相同的。由于螺旋力的线路远较直进直出的用力线路为长,因之小小的螺旋“千斤顶”,就能把一辆汽车顶起来。在推手就是充分利用人体关节的园转性能,不论直横出手,无不转腕旋膀,并利用两臂回环和肢体转圈产生的螺旋力发劲。所谓“初学知划圈,再学明缠绕”。其中都少不了一个螺旋原理。古人利用“太极图”来说明  相似文献   
60.
明代罗洪先所辑《万寿仙书·导引图》卷内的《五禽图》和周履靖所编的《夷门广牍·赤风髓》卷内的《五禽书》源出于华佗“五禽戏诀”,二者图文并茂,是现存于我国古籍刻本中五禽戏图说较早而又较为完整的古本。经过辗转传抄,润改重摹和翻印之后,以“虎、熊、鹿、猿、鸟”替代了《华佗传》中“虎、鹿、熊、猿、鸟”之序。在华佗的五禽戏历经一千多年的演变、繁衍之后,从《夷门广牍》之《五禽书》仍可推测华佗原作之概貌,如虎的发威、鹿的返顾,熊的摆脚,猿的拈果和鸟的伸腰等基本动作,以及以虎、鹿、熊、猿、鸟之戏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锻炼相合的基本内容,较之一般寻引套路,诸如“八段锦”、“五段功”更要朴实精炼。通过实验,证明这又是一套扎实易行和久行必有成效的传统五禽戏导引套路。因此、整理、注释其形、其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推陈出新,对于丰富我中华民族传统医疗体育手段和理论宝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