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51.
摘要: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竞技体操项目,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保持我国竞技体操长盛不衰的立场出发,探究我国竞技体操优势地位的延续,寻求我国竞技体操摆脱发展困境的策略,对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尴尬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制约我国竞技体操再续辉煌的因素进行了社会学剖析,探究了我国竞技体操保持领先地位与再续辉煌的策略和路径。最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从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实现以学校体操教育为基石,以媒体正面参与传播为手段,夯实人才基础,扩大受众参与面,让竞技体操运动搭乘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选择能给竞技体操运动实现自我修复、自我扩张的产业化道路,才是我们最明智、最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252.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维度分析以“拳种”作为方法的中国武术研究。对中国武术研究为何以“拳种”作为方法、“拳种”如何成为方法的基本问题进行梳理与探究,提出将“拳种”作为方法的中国武术研究的理论命题,进而对其进行深入阐释。研究认为,将“拳种”作为方法的中国武术研究不仅是构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础,也是在“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代语境中彰显武术研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53.
代价作为一个社会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其功能是从得失关系中“失”的一面对人们现实生活过程进行描述.运用代价论的相关理论,对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得与失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竞技体育所秉承的一些理念和原则,一方面促使了它在物质、技术和组织等层面的长足进步,但在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对竞技体育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赛事整体运行正常,组织工作日渐完善以及夺取金牌的数量上,同时也要关注它所付出的代价,要在衡量其代价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代价.  相似文献   
254.
武术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有门类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建立于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它的每一个文化分支都表现出了同自给自足共性的内涵,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因循、守旧的特色,但这无疑只是一个我们在当代来看传统文化所得出的结论。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任何一种文明都在时间消逝的同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同样,武术正是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兼容并包、融摄提取,才在清末登上了历史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255.
中国武术呼唤偶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正在以其不断攀升的收视率而引起国人的瞩目,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回忆起中国武术发展史上这位标志性人物。于李小龙而言,他无疑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当然,我们  相似文献   
256.
中国武术的当代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经济学等理论,对中国武术所具有的当代势力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中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具有文化势力、道德势力、教育势力、艺术势力、健康势力、产业势力的观点.通过论证发现,中国武术所展现的势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或实践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中国武术走出当下的尴尬困境.  相似文献   
257.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F0002-F0002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身为武术人,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坚定民族文化立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发展中国武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58.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4):F0002-F0002
中国武术能够作为中国独有的身体文化传承几千年之久而没有断裂,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存在,这与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以人体锻炼为主导的背景下产生的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武术首先是作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修炼方式存在的,更进一步,是“人”成为“完人”的一种修炼方式。在这里,  相似文献   
259.
中国武术发展应具备“文化大国”的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1):F0002-F0002
中华民族历来被世界认可为一个从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延续中,产生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也正是因为其历史的悠长,文化的丰富等诸多特点,被赞以“文化大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260.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被框定在体育的视域中存在着、发展着。而体育视域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的语境,并且西方语境中的体育话语权也必然是西化的。所以,中国武术存活在西方语境的体育中的失语就成为必然。当今的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中国武术在体育视域中没有话语权,或者是没有形成强力的发声系统而导致的。因此上,找回中国武术的文化话语权问题,就成为我们复兴中国武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