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8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41.
就业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为适应学生未来就业要求,实现培养应用型和发展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项目化教学作为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一个具体体现,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俄语专业项目化教学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紧扣学生未来就业方向,通过在具体课程中进行项目化课程全新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2.
"桑"在《诗经·国风》中反复出现,部分篇目中"桑"单指自然界的植物;也有一些具备了"意象"特征,暗含着主观的"意"和某些隐秘的意义,属于意象范畴。具体来讲,国风中的"桑"意象义涵有两层:一是象征义,具有象征性的"桑"意象储存并积淀了乡里之思、男女情爱等社会内容,其象征意义源于对社和社树的崇拜。二是引申义,国风部分篇目中"桑"意象逐渐专指男女情爱。综合而言,"桑"意象先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象存在,在原始宗教意识的观照下形成,而不同于造景抒情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43.
王晓玉 《文教资料》2014,(25):21-23
基于田野调查,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探索隶属中原官话南鲁片的禹州方言的单字声调,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禹州单字调实际调值、男女、新老派单字调发音上的差异和规律。实验样本分析数据显示:禹州方言中存在两到三个降调,主要在调层和斜度上形成对立,相互区别;男女在声调上略有差异,但不构成对立;新老派声调正在形成系统化差异。  相似文献   
44.
自古以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国忧民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高涨的房价让腰包刚刚鼓起来的中国老百姓望房兴叹,更让政府眉头难展,人民的幸福指数下降,而且也会让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大打折扣。虽然,我国的房地产经过几轮调整  相似文献   
45.
《桔子》是芥川龙之介的上层之作,其作品《桔子》中多处用到了隐喻手法,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隐喻进行了学理透视,主要从四个视角进行暗喻分析。小说作品通过事物比拟,彰显日本近代社会的"横须贺港"和"火车";运用人物比拟,突出了社会底层生态中的弱势群体的境遇;利用动物隐喻,揭示主体停滞不前的尴尬处境。利用身份等级的"上"与"下"来诠释空间隐喻与时间比拟。正是借用小说暗喻的手法,才使《桔子》通篇有了传神的载体和灵魂,作品才更好的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46.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小说所反映的道德问题。但小说用大量的笔触建构了一个自由体裁的论域组合。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家庭业余演戏一节是构建这一体系至关重要的部分,最能反映各个人物的道德价值观。本文将从文本中找到支撑整个文本自足小世界的道德标准,并以奥斯丁给出的社会道德规范标准对各个男女主人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7.
48.
王晓玉 《文教资料》2011,(2):147-148
随着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大及竞争的加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在中学开展多样化的专题讲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做法,如人生观专题、计算机专题等,以使学生习得多种知识,培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9.
中学语文课文中拥有众多典型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典型形象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从而夯实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完成语文学科教学特殊的语文素养养成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选取中学课文中的一篇文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进行分析,探讨在短暂的课堂中逐步通过疏"感",导"理",引"情"系列的教学预设步骤完成自我生命智慧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50.
《桔子》是芥川龙之介的上乘之作,其作品《桔子》中多处用到了隐喻手法,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隐喻进行了学理透视,主要从四个视角进行暗喻分析.小说作品通过事物暗喻,彰显日本近代社会的“横须贺港”和“火车”;运用人物暗喻,突出了社会底层生态中的弱势群体的境遇;利用动物隐喻,揭示主体停滞不前的尴尬处境.利用身份等级的“上”与“下”来诠释空间暗喻与时间暗喻.正是借用小说暗喻的手法,才使《桔子》通篇有了传神的载体和灵魂,作品才更好地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