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家长的话     
我有两个孩子在农村中学读书,早上天麻麻亮,大人没起床,她们就上学了,经常连早饭也赶不上吃;中午回来,饭碗一丢又走了;晚上,不管刮风下雨,还要提个小马灯,奔小路,过小桥,赶三四里路到学校上自修。看见孩子疲惫的小脸,我心尖儿真疼。这是就孩子一方说的。从大人这方来说,现在推行了生产责任制,联产到劳了,除了家务活,农活也有所增多。机米晒草等活,早中晚谁不想孩子们能来帮帮忙呢?然而,为了不影响孩子上学,一切只好自己干。教师要把学生的成绩搞好,用意不能说  相似文献   
12.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快,应用到数控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实践已经证明普通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生产实践,将CA6140型普通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实现CA6140车床原有功能,在机床的精度、性能等方面除保持原来状况外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业余写稿几十年,有不少人问我:“你怎有哪么多材料可写啊!”我的体会是:做为一个通讯员,能保持有取之不竭的稿源,勤学习、勤调查、勤思考,固然是最重要的方面。在具体方法上,我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身边不离一本“拟题簿”。 我的这本“拟题簿”,上面几页记准备要写的文章题目,后面记有关己掌握的素材,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一点可以挖掘加工成章的东西都记入该簿。本于上可分类储存近百条写作拟题。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首先能防止好稿漏写。通讯员不同于专业作者,想到一篇好稿子,如工作一忙,不能…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在与非典殊死搏斗的战役中,许许多多的“战地记者”不怕“中毒倒下”的危险,深入医院隔离区,将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报道发出来。第一个走进隔离区病房采访的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主持人王志说:“这种事情,事前想想,会害怕;事后想想,也会害怕,但真正到了那里,就不会害怕了,因为在那里采访感觉最深的两个字是‘感动’。”看了这段文字,笔者不由也为我们的这些“抗非一线记者”深深感动了。勿庸讳言,非典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怪病,面对凶残的SARS病毒,医生护士不能回避,他们要救死扶伤;相关科研人员不能回避,他们要寻找解毒妙方;有关领导不能回避,他们要指挥这场特殊的战斗。至于媒体记者嘛,愚以为,他们可以往后躲躲:间接的听人说地“记记”,远距离地“摄摄”,不一样能应付吗?可我们的记者决不是这么去想、去做的。“我们就是要把受众最爱看的东西展示给他们。”一位战地摄影记者如是说。受众最爱看的是什么?当然是最真实、最及时、最动人的“第一手”杰作。来自隔离区的一篇记者日记这样写道:“我们的工作虽然不能凭感情、凭冲动,但有些时候确实需要我们站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因而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持义无反顾地“站”到抗非最前面,穿着厚厚...  相似文献   
15.
孙女的幽默     
孙女同同,年幼无知,但她说的许多大“实话”,却不乏有趣的“幽默”感哩! 月“球” 同同刚会“呀呀”学语时,嚷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球”。玩着气球、皮球,喊“球”!看见衣被书画上的圆圈儿,喊“球”!摸摸胖爹的大肚皮也喊“球”!一天晚上,我扛着她外出兜风。一出家门,她就仰着头惊喜地连连喊起“球、球”来。原来,一轮明月正高挂在天空。  相似文献   
16.
17.
越活越年轻     
清晨,我刮光胡须,穿上鲜红的T恤衫,戴上雪白的鸭舌帽,兴趣盎然地来到市区一条新拓展的大道,散步观光。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友惊喜地过来与我打招呼:“哎唷,这不是咱们的王教授吗?你真是越活越年轻啦!”我答曰:“是啊,去年20,今年18嘛!”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早,投递员递上一封《新民晚报》来信,我以为是退稿。拆开一看,原来是一篇用稿小样。这小样与过去寄的报纸不同,而是编辑排版前采用的单篇打印稿。我盛感新鲜。也深为报社这一小小改动叫好。它首先是节约。作者关心和需要的一般也只是自己的那篇稿子,报社寄当日整份报纸,似无必要。邮寄邮费也多。一期报纸,用几十乃至上百篇稿子,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去年以来,江苏省盐都区共停办各类内部简报和刊物超过40种,受到广泛好评,这事儿很值得褒扬和推介。  相似文献   
20.
翻看投递员送来的一叠报纸,往往不是中缝一边朝外,就是上下颠倒,很不方便。特别是同一篇稿件登在两个版面上的,还有大小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