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1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邓小平理论中内蕴着丰富的领导思想;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本来就是具有广泛历史性、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科学领导思想;着眼于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对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合法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克服合法性危机并获得合法性存在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逐步解决"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3.
中产阶级作为推动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即从一个"自发的阶级"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自为阶级"。中产阶级的文化与阶级意识形成于公共领域,英国式的咖啡馆,法国式的沙龙、小酒馆,以及随着印刷机的发明和普及而引发的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构成了中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公共领域,从而建构出一个可以向封建贵族权力形成挑战的场所。与此同时,作为时代精神风气之学理反映的近代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了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最为深厚的土壤和根基。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启蒙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终于形成,中产阶级也从"自发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从而引发政治革命,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大转型。  相似文献   
44.
改革创新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是一种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是一种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是一种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社会思潮以及党的建设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与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社会阶层希望获得政治认同、实现政治公平以及实现政治领导的政治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向现代民主型政治文化、传统封闭型政治文化向现代开放型政治文化以及传统家族伦理型政治文化向现代公共理性型政治文化的转型;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在我国政治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起到了发动机、催化剂和指明灯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6.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47.
中国社会转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推动着这一学科的形成并使它逐步获得了自立于学科之林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它不断剥夺、侵蚀着其合法性基础,使其发展陷入严重的困境之中;理性地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找寻其解决困境的发展之路,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蕴着深刻的主体性建构原则,是个体性主体建构原则、群体性主体建构原则以及类主体建构原则三者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主体建构原则要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形塑,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互动为理论目标,同时促进思想领域的认同性整合。  相似文献   
49.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研究在中国如何实现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在不断吸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改革型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50.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