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王素芬 《考试周刊》2023,(5):145-148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以经历有效研究、合作思考、分析探究的整体流程,对目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其能力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新课改所重视的内容,而项目式学习的构建可以在推动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教师需要就实际情况做出研究,想办法构建项目式学习的有效过程。  相似文献   
42.
优化的“问题教学”模式是优质高效的化学教学新模式,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周凌云  王素芬 《内江科技》2011,32(12):81-81
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本文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从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在教学过程中与科学前沿问题相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对于高等院校环境相关专业的环境监测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激情、感情、真情、深情是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魅力、增添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考试的国度。大大小小的无数考试,有时让人觉得如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在现实中,不管人们对考试如何百般挑剔,多数人可以达成的共识是:“会考试”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应对考试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也一定能够面对考试取得成功。考试是一项智力测验,也是心理测试,  相似文献   
46.
生成性课堂并非教师无须备课,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设计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主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循循善诱,也给学生准备了足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去开山劈道,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47.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惶。“齐物”要在齐“心”.主旨是化解“成心”及“物论”对本真生命的遮蔽。  相似文献   
48.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思想的提出,在各学科教学领域中产生了不同反响,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思维素质,以适应当前改革形势的需要,适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9.
<正> 职工教育管理队伍分析职工教育是在国民经济这一物质生产部门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综合体中,对职工进行培养造就的社会现象。职工教育管理队伍的状况如何,对于职工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职工教育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校管理人员两类。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职工教育科、处长)和一般干部(科员、培训员);学校管理人员包括着学校领导人员(校长)和校务专业管理人员。职工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工业、国营农牧林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服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和行业中的必要成员,是使职  相似文献   
50.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