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21.
创业与教育同步发展与人才同轨江都镇东郊通扬运河交汇的月牙形旷野上,有一个镇办厂仅仅创办6年,便成为年产值1.01亿元、利税1500万元的全县三大利税企业中的一员,荣获省人民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的以劳养武“明星企业”光荣称号。这就是以“科技、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22.
我校自2001年开始成为北京市课程改革样本校.新课改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积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机会,推动了学校课程教学的整体前行.但我们一直也在思考,如何保持课改样本校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有所突破?我们认真梳理了课改十年已有的成绩和不足,将研究的视点集中在课程建设上,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3.
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的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其历史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较有成就的时期。战国大名们为了领国的安稳和繁荣,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重农、发展手工业、促进商业流通、整顿土地、实施法治,并在组织上推行“家臣制”等,推进了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唯物史与人道主义均对异化现象作了无情的批判,但这丝毫不表明两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下“平等”和“自由”现象的剖析,富有启示性地把唯物史观与人道主义的分歧呈现出来。这其实同时也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自身呈现。然而,对这一经典案例的理解离不开时“感性现实”概念的的深切领会。只有达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存在论境域,我们才能明白了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秘密正在“感性现实”之中,才能指认出它的自身逻辑。这种当代性表现为:深入到生存困境的根源即存在方式的自我异化之中,揭示出人类当下的基本生存样态及其扬弃的可能性,共产主义实践批判因而成为世界历史的一种呈现与自觉。  相似文献   
25.
佛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浙江王金林职高《政治》中涉及到了对宗教的评价问题。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或宥于学识疏浅或缘于多年积习而成的政治敏感症,常常沿用过去的做法,用一句“精神鸦片”或“迷信”就把宗教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简单地回避或否定掉了.作为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26.
海德格尔把唯物史观划为"形而上学的颠倒"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终究未能揭示存在者的存在机制.本文认为,马克思揭示异化正是从人的存在方式入手的,这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一维中去了.通过对感性存在论的阐释,马克思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私有财产状况下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呈现出来.现成性的"什么"于是转变为历史性的"怎么".这是对不思存在机制的形而上学的彻底"解构",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所谓"颠倒".因此,"形而上学的颠倒论"只能说是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读.这种误读是把马克思的"对象性存在"混同于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维"了.  相似文献   
27.
通过 Jensen不等式得到一个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不等式及其有关推论 ,利用该不等式及其推论证明了著名的 Holder不等式及其推广 ,证明方法简洁明了 .  相似文献   
28.
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教会一年级学生预习呢?本文通过督促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等有效的预习方法,同时通过争取家长配合以及及时检查反馈等辅助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9.
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更加激烈,图书出版业也开始了强社生存、弱社淘汰的竞争态势.在这严峻的市场竞争下,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图书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外,还需具备编辑文案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等,要时刻具备国际视野,不断提高自我能力,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对编辑综合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平实、朴实、扎实是各界对西师附小的教学评价.我校提出"健康第一,基础扎实"的办学理念,和"将知识与心灵对接"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使每一天都有意义"的工作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体现学校的这些理念,通过课堂师生行为来丰富这些理念. 教学是要基于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感觉、理解、接受程度等各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所以,我的课堂教学中允许各种声音,给学生充分思考、暴露、表现的机会,避免独白式的演讲,使师生对话成为可能;关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对话,通过体验、思考、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使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置于被思考的对象这一地位,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