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铭 《兰台世界》2001,(1):29-30
勘合,是由明初控制中央衙门政令、辨识公文真伪的"行移勘合"制度所派生.至清朝,沿用为证实所差遣官员身份,及动用驿站马匹的凭证性公文文种.现以清代档案中《户部勘合》一则为例,加以剖析.(说明:原件为版印件,竖写.现改为横排;并分段、标点.)  相似文献   
82.
论文性通知     
王铭 《档案管理》2001,(4):22-23
1转文性通知运用频率及所适用的行文关系 在现行机关工作实践中,通知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使用者最多的公文文种.  相似文献   
83.
王铭 《贵州档案》2002,(2):32-36
贵州自汉武帝元封二年 (公元前 10 9年 )正式归入西汉王朝版图。二千多年来 ,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史不绝书。新中国史学工作者亦颇有著述。但其视角似有盲点 :此前 ,对反映此类情况的存世古代档案文件研究太少。巴县档案中所存《督运楚铅戴秉英祈粘印花并送清册移》 ,是反映清代铅材由贵州经水路北运重庆转赴汉口铸币的珍贵文献。迄今为止 ,学术界尚无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古文书学的意义上加以探究。一、《督运楚铅戴秉英祈粘印花并送清册移》原文督运楚铅贵州思州府玉屏县正堂戴 为遵旨议奏事。窃敝县案奉黔…  相似文献   
84.
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十款易导致歧义。其表述为“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似乎批复既可以针对下级请示公文,又可以针对内容含有请示事项的下级机关非请示公文。这是法规条文表述中不应有的疏漏,十分不妥。 一、“事项”功用、类型辨析 在我国公文处理法规用语中,“事项”一词使用频率较高,通常对形形色色的公文内容所述的备具体工作、活动、问题等,用“事项”作中心词来抽象概括、笼统指代。同时,为限定其确切涵义以适应不同角度的表述需要,除偶作虚饰外,一般在…  相似文献   
85.
当前,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正在广泛深入地展开,笔者拟从把握课程标准的重大意义;把握课程标准的两种方法:宏观分析法、微观解剖法;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谈谈对研读《课程标准》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86.
章疏释了考古出土的唐代档案件《高昌县为百姓按户等贮粮事下太平乡符》,考证和分析了“符”种的发展源流,唐代相关行政和书工作制度、古代公特定专用词语的源头。  相似文献   
87.
黄山一游     
经过很长时间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黄山脚下。站在山脚下的我,发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曾有这样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且有很多名人志士都登过这雄伟高大的黄山。导游说:“能征服黄山,是你精力充沛的体现。”去  相似文献   
88.
对《金石萃编》录存的宋代档案文件《永兴军中书札子》作了文字疏正和制度考释;从古文书学角度考辩“札子”文种的演化源流与古代文件特定用语;并分析其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89.
激趣引欲让学生主动参与王铭激趣引欲,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一种内部导因,归根结蒂是为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服务的。要使学习不成为一种浮浅的兴趣活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智能...  相似文献   
90.
考证了秦峄山刻石的历史背景和文献学价值;扼要分析其写作特色;并结合篇章结构,对秦代诏书形成途径作了勾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