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7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邓小平理论中内蕴着丰富的领导思想;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本来就是具有广泛历史性、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科学领导思想;着眼于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对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中的政府行为及其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现已进入到了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之中,传统的政府行为在风险社会中呈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滞后性及反应的迟钝性等特征,政府发展范式的转变在所难免;相应地,传统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都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有效规约政府行为、提升政府行为能力,合理地评估政府的绩效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蕴着深刻的主体性建构原则,是个体性主体建构原则、群体性主体建构原则以及类主体建构原则三者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主体建构原则要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形塑,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互动为理论目标,同时促进思想领域的认同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研究在中国如何实现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在不断吸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改革型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在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有效性、实现理解的途径以及理解的应用等问题上极具方法论意义,为我们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便实现其新的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感性选择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性选择具有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文化学上的多重意蕴。从感性选择的语境来审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感性选择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了解中国人的感性选择也就无法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底蕴和民族特色。理性地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感性选择及其演变机制与规律,对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外在体现,而市民社会的“政治国家化发展”、“历史性发展”、“人性化发展”等中国式发展逻辑,则分别造成了毛泽东思想中“政府”与“社会”之间、“民族史”与“世界历史”之间、“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伦理张力。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层次的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分别构成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的本质层次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领导宏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摸索出了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的改革型现代化模式。这一改革型现代化模式以改革作为内驱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逻辑基点,内蕴着思虑周密的实现途径、逻辑原则以及实践目标诉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