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7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现代化进程标志着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世界性转变和整体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由传统向现代的全面提升。这为学校教学的管理在提供了长足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而使教学管理模式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嬗变。理性地反思现代化进程中教学管理模式的历史嬗变,考究其成败得失,并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和现实的理论指导,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政府现代化作为政府以自身及其运作的合理化为目的而进行的持续变革的过程,是政治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着眼于政治文明的理论视野,我国的政府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职能社会化转变不力、公共行政理念的创新程度不够、公共权力异化以及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政府公共行政的现代化手段推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要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积极寻求我国政府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3.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还是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祈向和实践目标诉求;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以及历史价值论等理论视野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诠释,从而极大地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赋予深刻的历史启示:一是要实现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历史传承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二是要实现本土化,三是要实现"视界转换";这为中国社会学实现其理论主题由"发展与社会转型"-"秩序与社会整合"-"公正与小城镇建设"的转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及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社会学研究主题转换的动态、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和谐社会: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中的高校稳定具有主体性、公共性、动态性和生态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新时期要维护和实现高校稳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改革,并建设良性的高校自然生态、高校经济生态、高校制度生态以及高校文化生态等。  相似文献   
26.
邓小平理论中内蕴丰富的领导思想。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是具有广泛历史性、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科学领导思想。着眼于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对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革命型现代化模式;这是有效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前提、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领导权威、化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最佳实现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革命方式驱动社会现代化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不断暴露其局限性,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与桎梏,并最终为新的现代化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8.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根本属性;实践理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视野;着眼于实践理性的理论视野,实践创新是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9.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内蕴着深厚的人学底蕴。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它具有巨大的局限性。要实现持续、健康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和谐的理念”、“发展的理念”和“文化创新的理念”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0.
政治宽容是近代以来政治革命以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以及市民社会积极培育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政治的本质特征。要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必须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良性政治生态,并彻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