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探讨了带次方根的边值问题在一条开口光滑弧线上的解,通过在开口弧线上对未知函数结构的分析,把带次方根的Riemann边值问题化为一般的Riemann边值问题,并给出了它的解和可解条件.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童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为凡夫俗子。”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低年级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贫乏.  相似文献   
13.
田冬梅 《甘肃教育》2014,(11):38-38
正一、创建平等、和谐、自由、愉悦的课堂环境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张扬个性。课堂上,教师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悬念的语言和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都可以使整个教学氛围活跃,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却又不失严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怀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在学习中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思考和想  相似文献   
14.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宋代说话”的分类,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分为四科,即: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这一分类方法有误,是鲁迅先生对《梦梁录》的误读所致。实际上"宋代说话"应该分为小说、说经、讲史书和商谜四科,“合生”从属于“小说”。  相似文献   
16.
关于There be构成的存在句的主位的划分,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在回顾韩礼德、福塞特和黄国文等人对于其主位划分,笔者认为黄国文的划分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位类似中国曹操的枭雄人物--织田信长,在同样生逢动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信长与曹操一样具有勇猛残暴的性格,过人的政治智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肩负着结束动乱使国家重新统一的使命.但他们最终也都留下了功业未成的遗憾以及后世对他们褒贬不一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田冬梅 《中国德育》2014,(14):70-72
正常常听到老师们反映:品德与社会课太难上了!既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又要制作课件。尤其是制作课件,既费时又费力。其实,有些课堂虽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大量的材料,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越简单可能越有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表演类的活动。孩子们事先经过排练,表演得绘声绘色,观看的孩子也津津乐道。观其效果,不如辩论、采访来得简单,来得深刻。因为表演要事先排练,很费时。观看表演时,孩子们更关注的是同学的表演技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保证。这些教学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完成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各项教学目标,综合提高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结构、知识点的改变,更突出体现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衔接上,突出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深刻解读课程标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儒学的传入对南诏大理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始于儒学,形成于"儒释"阶层的出现;从南诏到大理国,虽然经历了从"以道治心"到"以佛治心"的转变,但始终坚持以儒学教育为根本;儒学为先,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对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