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就理论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在当今的客观要求;就现实而言是社会主义对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采取的制衡之举;就逻辑而言市场机制演进与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生成着条件.当前,发挥社会主义调控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灌输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灌输教育要克服三种错误倾向,发挥创意思维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形势下,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解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必须深入到《哥达纲领批判》的逻辑语境之中。这就涉及到对按劳分配产生的渊源及其实施的限定性条件等方面的梳理。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对“资产阶级权利”的正确诠释。  相似文献   
14.
白立强 《职教论坛》2004,(9X):41-42
把辩论引入高校“两课”课堂教学,是对传统“两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举。本文从传统课堂亟待改革的实际出发,对辩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实践价值以及如何构建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了解大学生对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师要求、大学生价值取向、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课题组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和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立足于"以生为本"、坚持理论概括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品质的培养等,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才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思想人才观的理论渊源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在“人的培养”问题上的目标和途径。邓小平教育思想人才观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才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人才观,对当代中国教育在“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要求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大学生的理性权利维护与构建和谐校园构成了双向互动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重视大学生权利及其理性维护也有益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二者统一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看,高校的育人过程实质就是文化育人,是使人实现从获取知识到养成文化的转变;从高校发展的视角看,高校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引领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影响和贯穿于高校校园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揭示了教育与实现现代化的关系,确定了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时,澄清了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旗帜鲜明地维护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为我国教育改革勾勒了前景,同时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过程就是协调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过程。时代条件决定了:毛泽东以主体带动客体方式,进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尝试;邓小平和江泽民则以客体促主体的思路,形成了利用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日前已进入通过二者互动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进历程就是逐步趋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