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以人为本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就经济层面而言,其意味着劳动权的获得,即社会以认可人的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让每个人融入整体劳动分工体系之中;就政治层面而言,其意味着劳动权的保障,即社会通过制度建设为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就文化层面而言,其意味着劳动活动之间的调适,即社会通过弘扬主流文化氛围使每个生命主体享有和谐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3.
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同时要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以健全的动力机制确保效率,以健全的稳定机制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54.
论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已发生重构和转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观,这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55.
当前,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研究锁定于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运动与制度自发端以来就处于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包围之中,这构成了其发展的理论环境;其次,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同样存在着物质条件,即唯物史观,这构成了其发展的理论基础。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都以激进的态势审视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抬头就是明证。为此,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围绕着3方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6.
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理论既存在内在缺陷,也有其合理性。因此,与扩展秩序一脉相承的市场经济在社会演进过程中既生成着某些弊端,也为构建社会和谐关系状态准备着条件。社会主义充分利用其积极方面同时发挥自觉调控机制规避其局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或生活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方法论原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启示意义,也就是要求教学理念原生态化、理论传授人文化以及语言表达时代化。  相似文献   
58.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思想。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又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和谐文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理论热点。综观理论界对和谐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指向3个维度:一是立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和谐基因。其基本观点为:中国文化元典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就横向层面而言,中  相似文献   
59.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关于“经济关系”、“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物质交往关系”等论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也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