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2508篇
科学研究   45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93篇
综合类   486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3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2年   4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性质存在着混乱的认识。在区分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和法定鉴定结论的异同之后,应建立广义鉴定结论概念,将法定鉴定结论和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分别以公鉴定和私鉴定的性质纳入其中,确立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以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促进司法公正和适用法律统一,并使当事人主动利用自行委托鉴定结论保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2.
案例导读一: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该如何起步?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的特点,本案例中教师改变了从认知说理入手的传统做法,以承担班级小岗位职责的行为能力为抓手,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责任心。一年级学生缺乏有关承担岗位责任的生活经历和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履行岗位职责的行为能力,需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引起他们承担岗位角色的强烈要求。案例一中的教师改变了“老师安排,学生照办”的习惯做法,在师生合作、共同参与中让每个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培养一年级学生承担责任的行为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不是日复一日,简单重复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长远计划,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多种教育途径,由浅入深,由行为到认知,由能力到态度,形成一个由多种教育活动组成的既脚踏实地又生动活泼的“教育链”。本案例中的教师将日常值日生工作、班级小岗位设置、专题教育课、家庭小岗位活动等各种教育途径和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岗位责任行为能力的完整的教育过程。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才离开以游戏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开始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马上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否可行?怎样培养?新接一年级班以后,我思考了很久,决定从担任小岗位的工作入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3.
“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4.
2005年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压轴题可谓是题型繁多,虽然常规类题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动态问题异军突起,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特点和趋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探索性;2.操作性;3.开放性.其动态问题归结为一个点的运动,两个点的运动。整个图形的运动和点与图形同时运动等。现举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5.
阅读,读什么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窗口和支柱。阅读能力又是一种智力技能,它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所以现代文阅读测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需要强调的是:认清阅读本质,对进行阅读训练关系重大。阅读,就是利用脑中旧知,加工、理解文本新知的一种心理活动。只有在一次次阅读过程的心理体验中,阅读能力才能增长。  相似文献   
56.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用水泥作石腊裂化反应,现象比用氧化铝明显,需要时间也短,现介绍如下: 用品:石蜡、硅酸盐水泥(400号或其它标号)、酒精喷灯、硬质试管、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相似文献   
57.
58.
在改革推动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在省属高校后勤独立法人实体组建和生存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就国家政策与实体生存发展、姓“教”与姓“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老人”与“新人”、劳动服务与收费价格、校内市场开放与封闭、后勤法人实体与学校、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等八大关系提出理性思考,为解决各种矛盾和处理各种关系提出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9.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学。本研究把学习者的满意度作为学习支持服务的衡量标尺,从服务对象出发,展开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对学习支持服务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满意的状态。专业对学生满意度影响较为显著;就地域来看,苏北、苏南区域差异变得不甚明显。研究者认为,必须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针对学习支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理念,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为建设开放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0.
在宋代复“古《易》”运动中,学者关于“古《易》”定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即从“古本《易》”的单一层面逐步发展到兼容“古本《易》”与“古文《易》”两个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学者对“古本”“今本”“古文”“今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尽相同,并常与汉代的“古文经”“今文经”概念发生交叉和混淆。本文深入挖掘了宋代参与复“古《易》”运动的学者对“古《易》”所下定义的演化过程,探讨了由定义演变而形成的三个阶段各自的“复古”特征,以期厘清宋代“古《易》”与汉代“古文经”的关联与区别。文章还讨论了宋代各家编定的“古《易》”之作的相关文献问题,尤其是《通志堂经解》所收《古周易》一书的疑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