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的构成是复杂的,具有广泛多样性、客观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要紧扣活动目标;二要讲求“适度”原则;三要注意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72.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3.
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连接了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边界,助推了虚拟学习场域中“去肉身化”的虚体呈现,成为继肉身化实体之后的学习者身份“圈子”的另一个“归属”。虚体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全部意义,形成了学习者身体的双重展演,学习活动进入了虚实结合的、更复杂的时空境遇。但从现实来看,学习者实体与虚体的双重性身体展演背后潜藏的不同权力隐匿使新的身体壁垒正在生成,这种身体壁垒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规训、主体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分离以及空间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窥视。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需要在学习场域中塑造出一种学习者身体展演的、互利共存的“共生秩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技术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单向规训转向双向驯化;二是在主体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虚实分离转向虚实共在;三是在空间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独景窥视转向全景展视,以此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主体身份,打造“虚实共生”的学习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74.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沟通者、整合协同育人力量的组织者、规划协同育人方案的领导者。对此,需要教师深化角色认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学会自我“减负”。同时,建立以教师为联结的协同育人理念,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支持环境,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为教师角色的调适提供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75.
数字时代技术以不同形式渗透到教育领域,促逼学习场景从线下物理场域转向“线下+线上”虚实融合的场域。学习者身处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场景,其身份出现了实体与虚体的双重面向。数字化技术正从不同方向挑战和支配学习者的身份,引发不同维度的矛盾冲突,如,身份展演遭遇混乱、责任边界较为模糊、情感认同受到削弱等。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保障学习者身份的完整性,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教育者需要帮助学习者明确“识别—投射”的主体身份认同维度,构建“跨界—划界”的主体责任承担思维,形成“互动-守护”的主体身份情感共同体。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的主体身份,才能实现虚体与实体的共进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