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20世纪武术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竞技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套路与散手的分离及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武术在技术上具有技击特点,在文化特征上有民族特点.武术朝着整体与分层两个方向发展:整体指对专业武术人才的培养,对武术技法特点与传统训练体系必须全面继承;分层指根据健身、娱乐、审美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发展.  相似文献   
452.
"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人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老年人"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6个月前、后机体NK细胞活性变化的观察,探讨健身气功对提高中老年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实验组女性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练习前,差异非常显著;男性的NK细胞活性也增强,差异显著。对照组则未见显著变化。认为:"健身气功.五禽戏"为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通过对人体形、意、气的调节,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增加NK细胞活性,有效调节中老年人的免疫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53.
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已广泛进入国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较有希望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认为,太极拳应作为一个包含各式流派的整体"申遗"项目,并抓住联合国"申遗"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准备材料,健全申报机构,为成功申报奠定良好基础;并提出"申遗"的具体步骤与方案。  相似文献   
454.
馬一浮先生著作、詩文、書信之整理始於1983年,中因遗稿搜集及經費問題數次停頓,至1996年始出版三卷本<馬一浮集>(下簡稱"馬集").①期間種種缘由,搜羅未能盡善,遗珠尚多.  相似文献   
455.
武术哲学,是武术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石.文中假设存在一种“滥用者多,探究者少”的武术哲学悖论,然后通过三次不同范围及程度的检索与逻辑分析,逐步论证并揭示出这一悖论存在背后所隐藏的“非理性”大众心理——“盲人摸象”式的盲目顺从、“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与“饮鸩止渴”式的急功近利.在描述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所处的窘境之余,更冀希于武术哲学的研究应回归到原本“理性”下而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456.
蒙文通曾云:“我國舊籍之訛誤紊亂,無過於《老子》.”①此殆以其人其書具哲學之思辨,故清以前之注本幾數千家,②今可考者尚有四五百種,③近代以還之研究專著亦數十百種;復以其人其書為道教所用,故行迹怳惚神秘,撲朔迷離,書主由治國而治身,牽涉仙道養生.千百年來,儼然爲一治絲而棼之難理公案.上世紀古史辨思潮興起,就其人其書之異說,竟有二十九種之多.④因未有新資料,各家之是是非非,只能以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457.
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所屬著作權問題,自王國維懷疑、劉盼遂坐實至今已近百年,正反二種意見仍時見於雜志。從現存國圖所藏《經義述聞》初二三稿互勘,并對勘《廣雅疏證》和《讀書雜志》,可以清晰看出王引之在乾隆六十年前已經具有相當的學術涵養,其札記以備王念孫引入《疏證》前九卷中,他完全有能力佐助乃父完成第十卷。王念孫之所以要盡快完成《疏證》,是想早日展開其周秦兩漢經典證訛計劃,《雜志》和《述聞》是其具體成果。在計劃初期,父子曾有短期磨合商討,劃定各自負責範圍,分頭撰寫,互相穿插,約定兩人札記術語稱謂,以便合成時分清各自的著作權限。  相似文献   
4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