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一、传统录像档案保存利用方式的缺陷 传统录像档案的保存利用主要针对录像带等磁性载体,这种保存利用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磁带防潮防尘性差,容易发霉影响影像质量,磁带被反复使用后,由于磨损,质量就会下降,而且每复制一次,录像信号就会衰减一次。磁带盒体积大,存放大量的磁带需要很大的空间,查询检索需要专门的设备,节目无法共享,利用不方便。  相似文献   
62.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对于德育资源的种种浪费、低效运作乃至无效开掘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譬如: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两张皮”;把德育资源当作静态的图本、说教的工具,忽视了动态生成,忽视了实践体验;德育资源利用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忽视了身边的德育资源的挖掘,没有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蕴……这些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探究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才能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途径,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63.
"教育人生(1985~2004)"黑板上四个略显稚气的美术字,在右下角的几簇小花的点缀下是如此的醒目。望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宣布道:"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当一回主持人',今天我们学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做一期'教育人生',今天将在我们班选聘新主持人--"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64.
媒体素养课程将语文课程学习与现代生活链接在一起,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素养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主题、形式及时效。实施时,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探索和发现的主体,不仅要理解信息、解释信息和筛选信息,还要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和媒体解读能力训练,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5.
本总是有很多的“空白”和未定性.任何解读都不可能一目了然地把握到本的全部内涵。王尚先生指出.本与读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是阅读教学的审美价值之源。因此,阅读教学应彰显这种张力。致力于读与本对话的多向性,以引领学生充分领略本的意味与美。在人物传记《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语》七年级上)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近年写作命题来看,涉及的内容越来越现代化、现实化和热点化,强调“三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人事、关注人生。这就要求学生及时广泛、深刻精确地了解社会时事、生活见闻,而这些信息来源均要从新闻媒体或报纸杂志中去获取,从生活中去感悟。但学生们在疲于应付各科作业之余,很难有许多时间遨游书海,更谈不上澄心静虑,思考写作。我们不妨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会变得丰富多彩。比尔·盖茨在《未…  相似文献   
67.
审视当下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行为状态.大致有这样两种状态值得我们关注:一种是“不作为”.出示作文题、概述作文要求后即让学生动笔.教师作壁上观,清闲自在;另一种则是“过度作为”,教学环节繁琐,教学内容复杂,要么传授大量的写作知识信息,要么钟情于应试作文独门密笈的演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全盘记录所谓的要领,但实效性不大。  相似文献   
68.
袁爱国 《中国教师》2009,(24):28-29
<正>21世纪的作文教学应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不断更新发展的高效教学,教学过程应是自由、愉悦、系统的,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作文教学能力培养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而并非短视而功利的应试作文技巧训练。笔者研读《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精选的8篇短文力求从不同角度突出主题,品出文章的内在韵味。《竹》拥有天真,体悟自然的神韵。《公交车》善于捕捉,细心感悟。《马路即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