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条件,针对当前校本培训中存在的观念模糊、方式单一、操作无序和目标功利等情形,必须设置校本培训专业指导机构,构建校本培训联合体,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以解决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校本培训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2.
每每看到学生写作文时总是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转着手中的笔,就是下不了笔,细细询问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写,没有话可以说,他们缺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可以来抒发.作为教师静心自问,学生写到作文就"堵车"是学生练笔太少吗?是教师没有认真指导他们如何写作吗?我觉得这几种原因都不是,造成学生写作"堵车"的关键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的贫乏.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有米了,做成饭也就容易多了.那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溪水"呢?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3.
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34.
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不断上升。在我国众多失业类型中,结构性失业成为主要矛盾。结构性失业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经济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调节,抓好就业培训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5.
顾振彪先生曾说.我们的课本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可以说.不好好地利用文本是一种浪费,作文教学完全可以以文本为突破口,指导方法,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开凿源头活水,引来涓涓细流。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主要的依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6.
中等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它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技术员类人才及专业辅助方面的人才,也就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因此.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中专教育更贴近素质教育.现就中专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37.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质疑、思考、合作学习的空间,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38.
许晓红 《大观周刊》2010,(46):132-132,121
中国有句俗话叫:“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本醋”,其中四件是调味品,可见调味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而烹饪工作者,对调味的要求更高,不能停留在家庭主妇那种简单水平上,而应有所突破,把调味作为一项科学技术加以钻研,假如一盘莱肴色彩搭配合理,形象逼真外观上给人们带来强烈美感,当人们去品尝时,味道却不好,那么这一切就全功尽弃。俗话讲:“烹三鲜,调五味香”,就肯定了调味重要性。  相似文献   
39.
新课程实施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使我们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上个星期,学校教导处临时要我去三(2)班代一节语文课,并嘱咐我按计划明天该和三(2)班的学生学课文《掌声》。当天晚上,我忙着别的事,没来得及仔细备课。进教室的时候,我决定尝试着和学生一起从零开始,共同学习新课文。下面是我当时的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0.
“德”乃人之本,德育则教育之本,在科技高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当今时代,抓好教育固然重要,而德育更是重中之“重”。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细致的特殊工程。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及我校全体教师深刻领会和班主任老师的积极努力下,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做到了“七结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