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西文化语境促使传统小说批评方式萌生新机,形式的突破与内容的创新,小说话接续小说批评传统。跨文化的小说对话,缔造了文学单元的多向探求,个人的审美感悟上升为时代的集体意识,引发时人重新检讨和正确评价小说文本的审美实践。大众参与的批评实践,形成中国小说批评史建构的先导,小说话零散形式的剥落,凝结成一种理论范式和操作规范,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小说批评方式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22.
<金瓶梅>评点者前后相继,构建了相对自足的<金瓶梅>情节技法体系.情节的有机性是其文本艺术整体风貌的基石,节奏美感和情节迭用原则则为<金瓶梅>情节美学的突出表现.他们逐步摆脱了凭借单纯的故事编织获取感官满足的积习,走向多方表现人物性格、体现文本题旨的艺术层面,强化了小说理论规律的全面探究,从而形成古代小说情节技法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3.
书帕本是明代官样礼品,明代万历以后,改用白金,逐渐成为一种贿赂的手段.白维国先生的<金瓶梅词典>的[书帕]条释义有不当之处.<金瓶梅词话>的"书帕"多关合万历以后的事实,不能视其为成书年代"嘉靖说"的一内证.  相似文献   
24.
《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多向挖掘文本意旨,凸显《金瓶梅》广泛的意义承载。市井风貌是小说题旨的外在表现,劝惩之旨突出小说文本的功能效应,泄愤说则为文本最为内在的题旨指向。《金瓶梅》评点者的题旨论述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成为小说家体验崇高的方式,焕化成评点者生命精神的存在表征。  相似文献   
25.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26.
朱自清具有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他在人格取向、文学创作原则诸方面同陶渊明有诸多精神契合之处。朱自清狷介刚正的完整人格、其作品纯正朴实的清新之风,书写了陶渊明诗学的时代回响,他的文学实践强化了陶渊明及其作品超越时代的文化感召力。  相似文献   
27.
小说序跋感应着社会和文学嬗变的威力,呈现出文体内容与形式转变的脉动。晚清民初小说家的觉世立场,逐步解构了传统的序跋创作模式,小说序跋作者对文本的种种解读,适应了文人情趣张扬的需要,也切合了社会政治期待之于小说文本的主题设置,凸显了序跋的现代性色彩。序跋作者的理论预设,刺激了小说类型学的形成。各具特色的种种小说序跋变体,则超越了小说文本自身的限制,展示了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的文学进路。  相似文献   
28.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从而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古代文论的教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29.
郭绍虞对文体分类学的重要性、历史轨迹和分类标准的阐述,呈现了特定时代自出机杼的学术思考,从而形成其相对自足的文体分类学思想。郭绍虞的文体分类观不只是对文学形态的感性认定,而是一种文体研究的自觉,体现了可贵的现代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30.
从浩如烟海的古代书籍中披沙拣金,建构相对严密的文论体系,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学检讨下的自行调整活力,显示民族文化应对时代感召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划定概念的义界、安排文论的撰写体例、重新设置文类秩序、阐释文论论述的分期观念,民国文论的体系话语编织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文明镜像。1920年代发凡起例的整理国故运动,其科学理性和系统眼光推动了民国文论书写的独立进程,显示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