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作为第一位专业的市民作家的柳永,他善于营构凄冷哀婉的氛围,其词多抒发浓郁的游子不遇情怀、悲秋感伤情绪,从而呈现出瘦冷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2.
对“石”质的维护与坚守,对“玉”质的排斥与抵抗,贾宝玉形象染有浓厚的“谪世”因子。小说借宝黛爱情悲剧的先验模式,宝玉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褒扬,宝玉由石---玉---石的精神游历过程等的描绘,多方展现宝玉的“谪世”成份。  相似文献   
43.
八股文深刻影响着明清文人的生存境遇,《金瓶梅》评点者取法八股,视小说可为圣贤立言的文本承载,客观提升了小说的文类地位。尊题意识的鼓荡,促使其围绕文题去多方探究小说题旨,展示小说文本的多向指寓。八股结构安排的转合之说,强化了小说文本的整体分析视野,也体现了浓郁的文学辩证法色彩。  相似文献   
44.
郭绍虞秉承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烛照西学,能动而有效地对接中国文化传统,追求旧学的系统化.进化论、科学意识提供了其理论书写和史料整理的文化向度;以问题为纲,折射出郭绍虞宏观考察和整体统摄文论史料的学术识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批评史书写模式;先驱者的示范行为则成为其超越时彦的物质凭借.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其古代文论书写塑造了早期批评史编撰的典范,绘制了旧学系统化的实践形态.郭绍虞整理旧学的实绩,既标领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范式,又打造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框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5.
就文学道德批评的方法与效用、地位与取向、角度与模式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评析,为即将建构的文学道德学体系提供一个合适的话语平台,在多元并存和跨学科的基础上催生新的批评方法.认为文学道德批评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传统文学与道德文化相互发明,共同夯实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文学道德宝库.文学道德批评贴近古代文学生态、文学道德的审美呈现,有效地避免了昔日文学研究中的误读和臆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