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邹红 《大众科技》2005,(9):151-152
文章讨论了班级管理中信息的流通及班级运行过程中的信息类型,并就如何建立流畅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2.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仪器设备的合理计划购置、科学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科学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3.
有学者称焦菊隐的"心象说"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存在误解,"心象说"应该看作焦菊隐综合体验、表现及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的结果,然而,通过考察焦菊隐研读斯氏著作的史实,并将焦菊隐所论与斯氏相关著述对读,可以看出:焦菊隐所说"在你生活于角色之前,首先使角色生活于你"虽非斯氏原话,但也不是随意杜撰;而焦菊隐对斯氏《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有关"性格化"的理解,恰与斯氏手稿之言不谋而合。焦菊隐的"心象说"并未违背斯氏体系精神,只是在方法层面上有所不同,故与其说焦菊隐的"心象说"是综合三家之说的产物,不如说是斯氏表演体系的中国变体。  相似文献   
44.
以四川省为例,运用各类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对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探讨了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高、增长快,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老龄政策体系不完善、效力低下、制度滞后;分析了相应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生产的快速增长、分配的均衡性与消费市场结构;进而提出了应对的主要措施:适当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建立梯度养老保险制度;家庭、社会养老联手共进,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养老保障体系;倡导积极老龄化,开发老年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45.
相对于上海、广州等国内其他大城市来说,北京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确有其特殊的优势,如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等。但如何看待这些优势,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优势如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则其价值仍是潜在的、未经实现的;而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对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真正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并形成综合性效应。因此,对于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地区性优势,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相似文献   
46.
文章认为柔性管理适应新知识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的要求,在分析柔性管理的特点及与刚性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人力资源柔性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进程中必然带来竞争与多样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只有在找准学校定位,办出特色的情况下,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才能保证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省属地方高校定位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定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8.
高校考试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手段,它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考试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考试安排等方面的不合理,考试结构不能满足创新能力的考核要求,使高校考试难以评价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中,考试内容结构应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核,增加平时考核发挥考试的诊断性功能,改变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9.
一、自然界是一本难读的书。自然界中蕴含着无穷的奥妙,因此人类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汲取了诸多生存的智慧,而这些智慧也反映到了日常语言中。请仿照下例,另写三个类似熟语,并揭示其中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50.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