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运动负荷试验是评定人体工作能力、确定心血管机能状态常用的实验方法。其实验时间短,运动量较小,一般不易发生低血糖休克。本例受试者空腹时间过长,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后恢复期发生低血糖休克。在运动负荷试验时发生低血糖休克,须与其它原因所致的休克,尤其是心源性休克相鉴别。及时静脉注射高渗糖,可使病人迅速痊愈。长时间空腹状态应作为运动负荷试验禁忌症。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部分高级知识分子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级知识阶层担负着繁重的政务工作和教学、科研任务,了解和掌握其体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87名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指标的测试和分析.了解该人群体质现状,为科学指导体育锻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海高级知识分子组心肺机能、身体素质低于上海高校普通教工(P〈0.05,P〈0.01),且超重肥胖情况十分普遍。结论:上海市部分高级知识分子体质水平低于一般脑力劳动者.且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提示该人群必须引起重视,增加锻炼,通过有氧锻炼来增强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训练负荷逐渐接近人体的生理极限,由于训练方法的不当,致使过度训练发生率逐渐升高。深入了解过度训练的发生机制,运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过度训练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做一综述,提出见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肌酸是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一种天然营养素,补充肌酸能提高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骼肌磷酸肌酸储备量增加、对H+耐受力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加及生物膜的稳定性增强有关。影响肌酸补充效果的因素包括骨骼肌纤维类型、骨骼肌初始肌酸含量、运动和饮食及激素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大鼠骨骼肌废用性萎缩与运动恢复中内源性IGF-Ⅰ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恢复中内源性IGF-I的影响,及小强度耐力锻炼对肌萎缩恢复的有效性。SD大鼠30只,建立吊尾拟失重及失重后耐力性跑台训练恢复模型,计量肌湿重、横截面积及肌内IGF-I含量。结果去负荷4周(U组)肌湿重、横截面积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去负荷后运动恢复(UE组)与自然恢复(UC组)相应指标显著高于U组;U组IGF-I含量显著低于C组,和U组相比,IGF-IUE组高度显著增加、UC组显著增加;UE、UC组间三项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萎缩可能与内源性IGF-I多肽下降有关,且随后小强度耐力练习使比目鱼肌恢复更快可能由IGF-I多肽表达增加实现;小强度耐力性练习在肌萎缩恢复中未见显著作用,提示实践中这可能不是抗肌萎缩的最合适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方法,对两组大鼠大强度运动时血浆睾酮变化及其机理进行探析。结果显示,运动组大鼠的血浆睾酮及睾丸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黄体生成素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提示,经8周耐力训练的大鼠,急性大强度运动后血浆睾酮升高。这可能是睾丸中合成、分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机械生长因子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机械生长因子(MGF)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腓肠肌中MGF基因表达.结果及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能绝对定量MGF兴奋剂基因表达水平,相关系数大于0.99.  相似文献   
18.
8周训练对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方法.对8周跑台训练后的大鼠血浆睾酮、血浆黄体生成素及率丸中睾酮合成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的血浆睾酮、血浆黄体生成素安静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训练组大鼠睾丸中17β-羟类固醇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经8周耐力训练.大鼠睾丸中合成睾丸酮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机械生长因子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机械生长因子(MGF)、M-cad基因表达,探讨MGF在伤后修复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9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其中1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C组),另6组均于同一天损伤,即损伤组(injury,I组).小鼠腓肠肌钝挫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对MGF、M-cad基因表达水平做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骨骼肌损伤后1天MGF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P<0.01),第4、第7天持续升高,第7天达峰值,第11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损伤腿中MGF表达无显著变化.M-cad在非损伤腿中的表达与损伤腿相似,均在第7天表达达峰值(P<0.01);结论:MGF可能是激活肌卫星细胞的因子之一,但非惟一因子.MGF也可能与多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