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湖北省群众体育消费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湖北省体育消费情况及与群众健身有关的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现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提出了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议 ,为各级政府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肺在体内的代谢机能作用,指出肺也是人体代谢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链氨基酸作为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食物蛋白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不仅能够合成机体蛋白质,还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与人体运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支链氨基酸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抗疲劳作用及其毒性等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机体在运动过程中,新陈代谢将发生显著性变化,从而使内环境的稳定性趋于失调,机体的运动能力受到影响。然而在疲劳性运动过程中血中K~+、Na~+、Ca~(+1)离子和pH值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变化与运动性疲劳到底有什么联系,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本文将对家兔疲劳性运动时血中K~+、Na~+、Ca~(+1)离子和pH值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 研究对象新西兰纯种家兔7只,雄性、成年、健康,体重为2.64±0.18kg。 2 研究方法 2.1 家兔疲劳模型的制备:依《鉴别家兔运动性疲劳模型的简易方法》(参见《成都体院学报》1989年第2期)让家兔在跑台上进行疲劳性运动,以后肢出现疲软无力为疲劳的标志。 2.2 检测指标及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在家兔安静状态、单纯疲劳状态和内关穴位注射VitE加丹参液后疲劳状态时从耳中动脉取血1毫升,在丹麦产Radiometer ABL_3血气分析仪上测定血液pH值和血氧饱和度(SAT),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过氧化脂质(LPO),同时在耳缘静脉取血0.2毫升,用比色法测定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导致内环境紊乱产生疲劳,k~ 、H~ 浓度升高和Na~ 浓度降低影响了肌细胞的生物电,使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工作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湖北省群众体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面访法、查阅资料法,通过对湖北省7个地市各类人员3264例的抽样调查,对群众的健身意识、参加健身活动的动机、活动方式、活动的组织、体育消费情况及与群众健身有关的体育设施建设、政府计划、经费投入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明确了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现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议,为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让20名男大学生在自行车功量计上以逐渐递增负荷的方式踏车运动至力竭,然后随机分成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针灸和自然状态下恢复约60分钟。在运动后和恢复期后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针灸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工酶(CK、CK—MB)活性和肌红蛋白(Mb)含量恢复期水平与运动后比较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针灸可以促进运动后血清CK、CK—MB和Mb的恢复,有利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疲劳概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疲劳的产生机制与学说、疲劳的测定与判断、疲劳的恢复与预防等做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