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这是“年月日“的第二节课.这节数学课的标题是“看日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年之中有哪些重要节日.……  相似文献   
22.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在《科学》课程中,观察也是学生最早认识并实践的一项技能。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一、养成观察的心理倾向都说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孩子们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并非那么多彩,那么全面。每次问到“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答案总是像走马观花一样的模糊不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的习惯,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23.
陈喜燕 《江西教育》2005,(18):32-33
看着三年级的孩子在科学课堂上探究着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再比比六年级的孩子,我突然发现,在三年级孩子的面前,那些个子高高的大哥哥大姐姐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论思维,三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发散性思维还是创造性思维都要比六年级的孩子丰富;论动手操作,三年级的孩子真是“初生牛  相似文献   
24.
为正确处理物流经营人之独立型履行辅助人对物流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标准、相关格式合同和标准交易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独立型履行辅助人按照与物流经营人之间的货物运输合同、仓储合同、承揽合同等典型合同向物流经营人承担违约责任有法律依据;独立型履行辅助人与物流经营人一起向物流委托人承担由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不正确交付而产生的连带责任,而不单独承担侵权责任,符合公平原则及交易安全原则。  相似文献   
25.
<正>"圆融"一词,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即圆满融通之意。于丹的一番话,则更能形象说明"圆融"的内涵:小时候的岁月是一张白纸,我们学着在纸里画格子,画七等分,圆圆的。涂上灿烂的红色,涂上灿烂的绿色,最后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涂满了。这时,中间用一支笔撑着,用手"哗"地旋转起来,最后看到的是白色。堆积所有的生命色彩,但终于要有生动的圆心,让你融为一种最透彻的白色。这不是一种苍白,而是所有的生动融入起来,成为你最生动的生命状态。于丹向往的"最生动的生命状态",就是一种"圆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物流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和内容,通过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对示范合同、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研究。结论为: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针对物流服务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的恰当的名称应为物流服务合同;物流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应是一体化物流服务,主体应为物流经营人和物流委托人;物流经营人的主要义务应是提供约定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物流委托人的主要义务应是支付物流服务费用和给出合法指示。  相似文献   
27.
传说.洞山和尚是云崖法师的弟子。人问洞山:尔肯先师也无?洞山答:半肯半不肯.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半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略带生僻的这一古语沿用至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依然能给人许多启示。“半肯”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28.
科学,这两个字在以往常常与高深、困难、枯燥等词语结合起来,然而我们的科学课决不是乏味的,不是简单的讨论加实验就能全部概括的。科学课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生探究的乐园。一、科学内容与语文的融合最明显的要数《牛顿的故事》一文了,本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著名科学家牛顿的生平简历和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找关于牛顿的资料。在课上采取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上讲台比赛讲故事。这时,在自然课堂上就出现了声情并茂的演讲等语…  相似文献   
29.
中国人对于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它们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30.
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学科。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品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养成观察的心理倾向每当老师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含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