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美玲 《新教师》2023,(10):36-37
本文旨在探寻“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向逐渐朝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亟须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推进初中英语教育改革。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在掌握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方向设计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朗读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结合文化对比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利用思辨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运用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在发展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为构建初中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3.
54.
“校校通”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证。“校校通”的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能够上网。通过校园网、远程接收设备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  相似文献   
55.
教育主题网站的概念、分类与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教育网站分类介绍入手,给出了教育主题网站的定义。根据教育主题网站实现的教育功能将其分为互动学习、主题资讯、教育科研三大类别,并根据建设者和网站的技术特点进一步分为简易型、专业型两个类型。文章还初步归纳了教育主题网站三大类别的基本模型,讨论了简易型、专业型教育主题网站的长处和局限,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及“校校通”工程实施现状“校校通”工程是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指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由美国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  相似文献   
57.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和新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水平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8.
化工技术、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技术的工程基础离不开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基以这样的理念,在介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之后,阐述了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以及所取得的实效。  相似文献   
59.
引言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事物,从狭义上理解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爆炸式"地剧增,极大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且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渲染气氛、情景再现、直观生动等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对学生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60.
陈美玲 《师道》2009,(5):36-36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的核心手段,是师生生命共进历程中彼此共享成功的快乐所在,是师生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催化剂。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你棒,我棒,大家棒”,不是厚此薄彼的价值取向,不是空洞乏味的榜样说教。它应该是流淌在学生心底的欢快如歌的涓涓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