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21.
"土地是一切产生和存在的源泉",自古以来政权的斗争与土地的斗争连在一起。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一直把土地问题放在重要地位,不断完善土地政策,解决好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变化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2.
针对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低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文章主要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3.
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6年9月,北京印刷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成果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肯定。学院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入总结了2003年启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4.
张小换 《学苑教育》2012,(14):44-44
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性强而又实效的途径。在教学中,要寓法制教育于情景再现,寓法制教育于分析人物,寓法制教育于课堂辩论,让学生取得语文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25.
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是电大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规模、优化结构的前提。但目前从学习者的角度去分析如何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所承担的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项目中第七期的部分学员做了远程英语学习者学习质量内在影响因素的调查,并据此提出了提高远程英语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6.
一、以词明理心理学认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易感性。因此 ,教师要引导儿童抓住重点词语加以理解 ,能使儿童明白课文所说的道理。如教《狐假虎威》时 ,引导学生抓住“骨碌一转”、“一前一后”、“神气活现”进行理解 ,认识到狐狸是狡猾的 ;抓住“蒙住”、“半信半疑”、“受骗”进行理解 ,认识到老虎虽骄横但心眼斗不过狐狸。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狐假虎威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一道理。二、以词识物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来认识事物 ,发展思维。如教学《初冬》抓住“白茫茫”来引导学生以蒸馒头冒出的…  相似文献   
27.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以及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就是安全,安全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当前,中职学生具有其特殊性以及独特的思想意识,这也给中职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了一定的难度.为此,通过对中职生安全现状及身心发展特点加以探析,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切实为中职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对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  相似文献   
28.
图书馆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
6月28日,居民身份证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与现行条例相比,这部即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有何新意?  相似文献   
30.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足之处,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点拨和指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会质疑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