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案设计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学案与教材关系、预设与生成关系、老师与学生关系、学案与多媒体关系,以使地理教学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2.
实施发现法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为突破口,要以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着眼点,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从教和学两方面统筹考虑.根据发现学习论的定义,运用发现学习论的模式(如图1所示),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来具体解析发现学习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是高等学校多年治而不愈的痼疾。从历史的层面认识教学和科研职能 ,从现实的角度深层解剖重研轻教现象及其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不难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 :教学的砝码上严重缺少可与科研相媲美的一系列具有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政策与制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订制度 ,给政策 ,提升教学地位 ,“以教师为本” ,确保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4.
理解性学习与教学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新热点,学习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这些知识时,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应当着眼于知识的理解,从四个方面为理解而教:一是重组认知结构,构建理解平台;二是创设练习情境,促成理解迁移;三是开展理解性实作,提高理解程度;四是关注学生经验,引发理解反思。  相似文献   
25.
随着咸宁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科技人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分别从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及作用分析了成宁市科技人才现状,并指出了咸宁市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科技人才的数量及结构进行了预测,最后从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视角提出咸宁市科技人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探求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形成原因与发展的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广和不断推陈出新校、省、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质量工程建设体系的政策环境下,很多高校抓住契机,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研究、教学组织管理等精品课程六要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教学方法改革是最具革命性、活跃性和最体现特色性及个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8.
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形势、新问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以学生为本位,及时把握学生思想的新动态,据此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入手,从全球化、网络时代、媒体时代三个方面对学生冲击来分析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从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工作主体的应对,以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不断完善这两方面来探讨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对策,从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9.
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即是将提出的问题转化为问题解决者内部的心理特征,确定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的操作(或运算)步骤,在一定指导下完成步骤,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一整套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模式适用于以内隐认知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进行探究、发现学习的地理主题,如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域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0.
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稳定运行需要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作为保障。中国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丰富,集中分布在西部的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陕甘宁盆地和四川盆地以及东部的浅海大陆架地区。目前已经发现并大规模开发的大型天然气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