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2534篇
科学研究   243篇
体育   295篇
综合类   255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世纪20年代初,卢作孚在四川泸州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沿着两条线索展开:其一,以创办通俗教育会为中心,开展民众教育,提高民众整体素质;其二,以整顿川南师范学校为中心,彻底改变川南地区的教育状况。泸州很快创办了通俗教育会,建成了图书馆、阅览室,卢作孚主持举办各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展览,开展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对川南师范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成为当时新式学校的范型。"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的美称传遍全川,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82.
构建学生综合测评管理平台,运用多元互动方式,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辅导员)评价相结合的学生综合测评,保证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全学程相伴,促进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激励学生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3.
从旅行社产品价格的概念、构成的介绍和分析旅行社定价的主要因素入手,文章基于旅行社和消费者关系、旅行社企业之间相关关系两个层面,论述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态势下,旅行社普遍采取的非理性定价策略的表现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培养双重能力、引进兼职教师、实施入职认证三种思路,相应地有"双师素质培养"、"双师结构构建"和"双师资格认证"三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把握这三种建设模式的实施要点,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高职教师资格认证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85.
在众多地域文学作品中,曹文轩和迟子建笔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纯净美。他们都擅用朴素温情的笔调,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种纯净的精神之光。但两者也有相应的差异性,如在故乡情怀上分别体现为回忆的永恒和现实的观照;在儿童视角上分别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在对苦难的叙写上,前者落脚点在孩子,后者落脚点在成人身上。  相似文献   
86.
通过分析杉木及其林下时空特性、林套种模式和鼓励旅游发展政策,得出在杉木林下开辟休闲农场具有政策优势、保健优势和经济优势观点,论述在杉木林下开辟休闲农场可采用体验活动模式、CSA农场模式和保健休闲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杉木林的生长特性与林下生态环境,将其开发成为休闲农场,以取得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7.
本文认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进行大学英语的网络化学习。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学生的自我监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完善了自我的自主学习理论和意识后,应积极主动的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监控从他控到自控,从有意识到自动化,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目的,即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达到学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8.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公共管理专业群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而从不同角度提炼了公共管理专业群构建的途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简要地阐述了公共管理专业群建设的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主位推进模式理论。通过比较分析朱自清散文《匆匆》两个译本的主位推进模式,揭示了该理论在分析源语语篇的语言形式上的显著优势及其语篇翻译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