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7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教育   12577篇
科学研究   189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12篇
综合类   137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1064篇
  2012年   1266篇
  2011年   1408篇
  2010年   1498篇
  2009年   1406篇
  2008年   1496篇
  2007年   1483篇
  2006年   1350篇
  2005年   1179篇
  2004年   861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坐标,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要有效利用资本来助推城镇化的发展,解决"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并进行合理导控,防止副效应;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与"三农"的关系,突出的是粮食安全,确保"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冲破利益樊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剥离其蕴藏的內在不平等性等阻力因素,实现城镇化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972.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73.
中国水价政策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芳  马中  郭清斌 《资源科学》2014,36(5):885-894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水价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于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在合肥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水价改革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价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价标准要保证环境质量不退化;水价政策的定价原则包括环境无退化原则、全成本定价原则、公共和商业分置原则;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合肥市的水费收入增加34.17~55.47亿元,实现氨氮减排0.57~0.89万t,有利于实现水价政策目标,企业、居民和政府都可以承受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的水价改革;水价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否则水价政策设计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水价定价权应该下放到地方政府,国家对水价政策制定给予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974.
钟锐  赵鹏  张宏伟  王媛  毛国柱 《资源科学》2014,36(1):103-109
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消耗能源,能源的开采加工也需要消耗水资源,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能源贸易对水资源的影响入手,阐释两者的紧密关联。随着能源的国际贸易,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将这部分水资源称为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选取原油、原煤、天然气等几种能源,计算出217个国家和地区近20年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净流动量。结果显示,1992-2010年间能源隐含水国际净流动量的平均值为42.11亿md3/a,占全球能源生产年耗水量的50%左右。巨大的能源隐含水国际流动使各国的水资源配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出加重了一部分国家的水危机;同时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国家的用水紧张。制定能源生产和贸易政策的决策者,应当同时考虑能源和水资源状况及两者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975.
基于文本分析的国际河流信息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海炜  王洪亮  郭利丹 《资源科学》2014,36(11):2248-2255
国际河流信息合作一直是比较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在国际河流谈判中会被仔细讨论并载入相关法律文件之中,因而基于国际涉水条约中信息合作条款的文本分析可以有助于揭示国际河流信息合作的特征。国际涉水条约中关于信息合作方式、合作空间、合作内容、合作频率、合作主体数量等五个维度的特征反映了目前为止国际河流信息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包括:普遍的实质性信息合作缺乏;信息合作的流域差异性明显;信息合作条款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多边信息合作越来越受到关注等。我国作为多数国际河流的上游国、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和人口大国,在国际河流上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起步较晚,与邻国的水资源合作开发较少,应结合国际河流信息合作的一般趋势和我国国际河流的特点,制定信息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976.
纳入土地要素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赵新泉  居占杰 《资源科学》2014,36(10):2140-2148
虽然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狭义经济增长质量,但相关研究不仅长期忽略土地要素,而且研究视角多为数量、能源或环境等。为完整反映"质量"涵义,有必要将能源、环境和土地要素一并纳入到DEA-Malmquist模型。基于质量视角,本文测算了中国29个地区1996-2011年的质量Malmquist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技术进步是其上升的主因,但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只有中部地区存在σ收敛;各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除西部外的其它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977.
海洋综合实力的提升是海洋强国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海洋综合实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构建了海洋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组合赋权法和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对2010年沿海11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的海洋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山东、上海海洋综合实力最强,辽宁、浙江、天津、福建、江苏处于中等水平,河北、海南、广西海洋综合实力较弱;并通过对沿海11省市区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沿海各地海洋综合实力发展特征。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沿海各省市区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省,进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8.
云南省陆良县耕地等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洪峰  韩蕾  许月卿  李艳华  赵菲菲 《资源科学》2014,36(10):2075-2083
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质量数量质量的并重管理,促进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需对耕地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测与评价。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和耕地监测样点数据的耕地等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体系,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进行了县域耕地等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陆良县耕地等级有所提升,其中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10等提升为9等,利用等与经济等均由原分等9等提升为7等;2陆良县耕地等级结构变化显著,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9~11等提升为8~10等,利用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4~9等,经济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3~9等,高等级耕地所占比重有所上升;3陆良耕地等级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耕地等级各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耕地本底条件有所提升;占毁调退的耕地等级以中等为主、土地开发复垦部分的耕地等级以中高等为主、保持不变部分的耕地等级有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趋势,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本研究为推进耕地等级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可为陆良县耕地质量提升及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79.
应急质量管理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本文以PDCA 理论为基础,探讨地方政府应急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应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质量观念重塑、制度完善以及运行机制再造等方面,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质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80.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回顾六盘水师范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参赛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信息宣传、加强师资培训、扩充参赛人员、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发挥团队作用、改革课程设置、改善实验条件、健全奖励机制等建议,提高师生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提升学院的办学品味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