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94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世界观问题在人的素质中占有特殊地位 ,其主要功能表现在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 ,一个人的世界观如何 ,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发挥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素质教育中 ,必须要加强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和普及 ,这在当前国内外深刻变革时期 ,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2.
运用丰富翔实的例证 ,从表情语、身势语、姿势语、空间语和服饰语等方面对非语言行为进行归类 ,并探索了它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武术启蒙训练年龄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参阅大量的儿童心理、生理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 7~ 9岁儿童开始武术启蒙训练的心理、生理学依据以及是否符合武术运动训练专项特点、要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 7~ 9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武术启蒙训练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发展规律的 ,可以在专项训练以及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等多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提示教练员 :选择该年龄阶段作为武术启蒙训练年龄 ,具有经济、节省、事半功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的开展教学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崔小梅  高晖 《体育学刊》2001,8(3):114-116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本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对它作为一门体育课程进入大学体育教学课堂的意义作了阐述。还对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5.
采用单元教学法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文化课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在接受文化教育中所面临的“时间不够”的难题,着重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摸索出单元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6.
对黄冈市 2 4个市直单位的 10 2 2名在职工作人员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在职的市直单位工作人员 (以下简称市直人员 )的体育认识很好 ,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参与的人数较多。家居周边、公园或广场等是他们体育锻炼常去的地方 ;球类、健身舞、民族传统体育是他们常选的项目 ;大部分市直人员有较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市直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社会体育指导站 ;市直人员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 ,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47.
中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中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目前中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不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年限较短,缺乏专业知识,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在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存在着经费、活动场地、器材存放、学员流动性大等困难.  相似文献   
48.
文章通过环廓市区的铜山县七个乡镇与徐州市区词汇现状的考察,从城乡和新老对比的角度,探讨城乡方言在词汇方面的联系与影响、共性与个性,分析城乡方言的变化趋势度其在变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49.
薛梅 《情报探索》2007,(7):42-44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和期刊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整合和开发期刊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0.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形成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社会最活跃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意识总体积极向上,对生态伦理知识有所了解但有待深入,生态伦理情感丰富但需加强引导,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养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信念和自觉行为,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