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职教育的内涵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逻辑起点,其内涵发展是对规模效益观念的摒弃,是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全面发展.它要求高职教育要以从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调整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轨道上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也在发生变迁,为了增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专业开发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专业开发与内涵发展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为此,专业开发必须遵循兼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和错位性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传统改造型、母体分裂型和交叉融合型的三种专业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2.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3.
WTO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条款为世界各国构筑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打开了方便之门,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贸面临的环境挑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4.
当前,在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英语教学难度较大的双重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对外贸易专业面临着"英语瓶颈".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改难搞的三重困境.虽然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缺乏对外贸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和研究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在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下的英语课程子系;二是开发具有高职特点的英语教材;三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保持好专业课程子系与英语课程子系之间的衔接,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契机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大体相当,但相互之间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而且资源禀赋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从外部看,有利于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内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启动为提升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区域经济带来新的机遇。然而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水平上的趋同,将为相互之间深层次合作提出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大力提高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36.
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与矫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部分职业之所以具有教育性,是因为该职业中融合了一定难度和一定密度的职业技术,从而提高了从业人员准人的“门槛”。不同职业的教育性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但职业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成其为主导因素。高职教育是联系教育与社会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由于职业技术必然经历从导人到停滞的周期演变,因而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高职教育周期性与连续性的双重诉求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人才需求结构之间的错位难以避免。为了有效地矫正高职教育供需错位,一方面,高职教育要搞好专业开发与调整,除了推进自身专业结构的优化外,还要保持与同类或其他类型高等教育部门之间专业结构的分工错位。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7.
高职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的职业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横向上看,高等职业教育针对的是集成性和收敛性职业,而传统的高等教育侧重于较为宽泛的职业岗位与社会领域.从纵向上看,高职教育着眼于职业的基层岗位,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面向中高层的职业岗位,培养的人才突出理论知识与概念技能.因此,传统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学术性与职业性上有所侧重,而且有所兼顾.  相似文献   
38.
"中等收入陷阱"是颇具争议的概念。它是对一些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粗略归纳,更准确地称之为"中等收入现象"。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揭示了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公平,将可能陷入经济长期低迷和停滞不前的泥潭。因此从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等三个层面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