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技术风险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经常要面临技术风险难题.技术系统的紧密结合性与复杂相关性决定了技术风险出现的必然性.就理论层面而言,局限于二元论思维的思维误区会导致依靠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认识论循环.事实上,从技术实践背后的自然观设定来反思技术风险会开启新的视界.现代性的演进伴随着人类控制与占有自然的过程,当代的技术风险恰恰反讽式地反映了自然对人类的控制与占有.因此,构建以技术系统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走出技术风险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作为现代性运动的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自由是现代性运动的主导价值理念之一,诉求技术寻求进步与自由,及由此滋生的技术乐观主义思潮是技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已引起诸多学关注并成为重要讨论域。人类对技术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抽象反思到社会化批判再到生态批判的逐渐具体化过程。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绿色运动组织、未来学研究等都对技术问题作过论述,而作为盛行西方的一种极具批判力的化思潮后现代理论对技术问题的揭批更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14.
古人为诗,“两句三年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精神与艰辛可见一斑,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自然不足为奇。在写作中人们在古诗文这座文学宝库中,苦苦挖掘,寻章摘句,使自己文章的语言靓丽多姿,充满了诗意。中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却难得一见。这是因为从对古诗文的感知到主动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现代性运动的必然结果,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流行的“技术双刃剑”命题并不能揭示技术问题的全部意蕴。在该问题存在多元指称情形下。圈定其学术边界意义重大。本文借用社会病理学学术资源对技术问题进行了一种可能界划。  相似文献   
16.
数码时代,也许“变化的速度比想象的慢,可是它的意义却总比想象的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因其科学精神之强盛而被称为科学文化。在科学精神过分张扬的西方文化中,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掉。自文艺复兴以来,作为一种传统,一种内化了的精神特质,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也在不断地震荡前进,或强或弱,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必然导致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失误,而在工业化进程中以这种“误读”的文化模本作为参照,必将陷入文化的困境。正因如此,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作一历史性的梳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双循环"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疫情影响下,各国纷纷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更应该重视环境风险的识别与治理.本文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六大经济走廊63个样本国家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扩散及其社会风险治理,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信息技术产品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选取3104个样本,以电视作为传统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手机和电脑作为新兴代表,对该群体首次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时间、使用频率和主要用途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信息通信技术的扩散存在结构性差异,使用电视的时间分布最为均衡,使用电脑的人群分布差异性最大。在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新技术扩散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推动技术产品的均衡分布,预先化解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20.
张成岗 《科学学研究》2005,23(4):574-576,573
2004年12月8至11日,第5届东亚STS会议在韩国汉城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公众争论中的科学与技术”,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的7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分为7个板块,即:(1)技术科学,文化和公众;(2)科学、技术和帝国主义1;(3)生命伦理学和生命政治学;(4)技术科学和公众参与;(5)科学、技术和帝国主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