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农远资源的应用效益,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本文从设备监控、资源下载、资源使用、应用整合等方面就农远工程应用的信息化管理情况进行研究与探索,期望通过实时采集监控设备、资源的应用情况,自动上报、统计、分析所采集的数据,按照设定标准,生成考核评价报表,对农远工程应用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农远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农远资源能够最优化地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2.
网络文学《悟空传》是对中国古典丈学题材另类创作的产物,是新时代作家受中西文化双重影响的产物。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三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对文本中人物进行剖析,从而对文本思想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3.
体育与艺术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艺术虽然是彼此独立的两种文化形态,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与创新的契机,二者在融合中促进,在促进中繁荣,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局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奥运会,奥运会的文化计划项目与艺术节活动,使体育与艺术在奥运期间双双受益.  相似文献   
54.
田林 《河南教育》2024,(3):44-45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5.
56.
57.
一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一种思想作为指导,那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是我们进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述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突出了教育的服务方向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还鲜明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58.
田林 《学周刊C版》2020,(10):191-192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校图书馆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增强信息素养教育,拓宽学生获取知识途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承担起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体质与智力     
我们常说,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美满幸福的基本保证。其实,健康的身体还是人从事艰苦的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体质水平与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质水平高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这个论断已被美国一些体育教育家所作的大量研究所证实。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  相似文献   
60.
回忆西柏坡     
每个人的生活史上都有难忘的几頁。將近十年了,只要想起来,西柏坡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对于我都还是那么的新鮮,那么的亲切! 西柏坡,曾經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那里领导中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地方。那个庄严的地方,对于我會經是一所極好的学校,一个極好的課堂。在那里,我讀过許多無字的書,上过严格的業务教育的課,也上过深刻的生活的課。 1948年冬天,在西柏坡乔木同志住的小院子里騰出了三个房間,讓我們——新华社编輯部的领导同志和部分编輯共約一,二十八,从附近的陈家峪村搬了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