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8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7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今年两会期问中国所有媒体关注的热点,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权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自1990年以来,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了11次反华议案。  相似文献   
72.
卷首语     
2005年,新年钟声本该为欢快的黎明敲响,然而一场突然降临的印度洋海啸使这个世界失去了欢乐。当中国温家宝总理的专机在印尼机场降落,带去中国人民诚挚的问候和真诚援助的时候,我们也衷心祈愿这个世界不再有灾难。三年前,当中国迈入WTO门槛,期待市场繁荣的同时,我们也警觉着市场经济引发的“海啸”对中国的冲击。三年过去了,中国人最担心的粮食、汽车等等领域并没有失守,却反而使世界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有个化妆品商家曾经在广告牌上打出这样的广告语:到中国去,那里有六亿人的嘴唇等你扮靓。加入WTO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激励,…  相似文献   
73.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让成都这座城市迎来史上最大的挑战。在第一时间里,成都一家专业广告公司配合成都市委宣传部开展了中国城市史上最大的危机公关——成都震后城市形象提升。他们不但进入了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公司负责人樊剑修先生还担任了策划组组长。可以说,这是外宣工作一次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4.
这个采访是由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20世纪中国文学史》引起的。这是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著作。一个欧洲人把中国文学史有观点地谈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关注的是,西方汉学界是如何将原本从语言学出发而进行的汉学研究,现今已将其枝蔓延伸至“跨文化传播”的领域并铺展开来,这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75.
章于炎博士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此次外文局财经报道培训班的美方合作方。 在网上查询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媒介融合”的倡导者,几年以来他在中外媒体交流上不断地搭桥牵线,力求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让中国新闻工作者看到大西洋彼岸的新闻视野,同时也让美国新闻同行了解中国新闻人的追求与困惑。  相似文献   
76.
二战后,德国人的思维在文化品牌重塑国家形象的轨道上延伸,大兴会展业,这使得今天的德国坐上了世界会展业的头把交椅,它打出18世纪顶峰时期的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童话的旗帜,努力让世界接受一个不同的德国。1951年在德国成立的歌德学院,就是其文化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77.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在小说《百年孤独》中,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其中也有对根的寻找。  相似文献   
78.
国庆日,天安门广场是花的世界,快乐在这里互相感染。  相似文献   
79.
采访“两会”非常累,累的背后是新闻人的梦想体验和超常付出。  相似文献   
80.
都说媒体应是理性的,但无可回避的是,我们生活在感性的时代。因而,我们面对这样的镜头,眼睛里仍会一次次充盈着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