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流产的报道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10,(14):100-100
那篇稿没能发出,当时虽不无遗憾,后来却感觉庆幸。那是一次特殊年代的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22.
神圣的消解     
报载(大意):"文革"伊始,侯宝林先生被打成"黑帮".一天,他穿着黑色长袍被押上台.造反派高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便趴在地下.造反派斥问:"谁叫你趴下的?"侯宝林回答:"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响应你们呀!"台下一片哄笑.  相似文献   
23.
媒体责任重     
道德危机深,媒体责任重。期待媒体人在这个问题上更多些自觉。从《报刊文摘》上读到一篇题曰《一句真话引发的思考》的文章,感到有不少话想说:对我们的后代,我们的教育,文章作者,还有我们的媒体。  相似文献   
24.
偏爱副刊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25.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22):92-92
就我熟悉的《大众日报》的领导而言,大都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民主作风好。  相似文献   
26.
送审纪实     
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别的事情上话不敢说死,写文章则没有惜力的,总是力求写到最好.  相似文献   
27.
偏爱副刊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14):124-124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诸如此类。单从现象入眼,有些报纸的确对副刊压缩版面,减少期数,甚或干脆取消。我认为这样做是一种失误。文学发展的轨迹,不是直线型的,有起伏乃正常现象。不是说文学就是人学?那么,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人类消亡之前,而且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文学便不会式微,副刊不应该也没有衰落。  相似文献   
28.
就眼下报刊上的文章而言,涉及“的”“地”“得”的使用,总的看是相当混乱的。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在有些地处不太容易撕扯清楚。  相似文献   
29.
编辑歌     
就编辑工作意义上的编辑而言,词典解曰:“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竟然仅说“编成书刊”,不提编成报纸。事实是鳊辑稿件使成报纸的编辑和编辑工作的数量,比使成书刊者可能更多。不去管它也罢。  相似文献   
30.
集团作战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10,(10):84-84
写文章跟于其他活路比如说按图纸盖高楼大厦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集团作战的好处只有一个:快。这也是有其得必有其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