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接地气     
一 一段时间以来,接地气的说法,常见于这样那样的党的媒体和人们的私下言谈.在我看来,我们党的媒体是有着多方面的优良传统的.接地气则是带有根本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永远不能抛弃,只能发扬光大.去年以来,媒体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就是发扬党的媒体接地气优良传统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32.
首在鉴赏     
别人是否赞同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觉得,对报纸或刊物编辑来说,就其组稿、看稿、编稿等诸多方面的职司和能力而言,首要的一条,乃在于鉴赏:看稿子要有眼光,能准确分辨出不同稿件的高下优劣,以保证取舍正确和处理得当.  相似文献   
33.
<论语>有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注释者对这句话的解释分歧很大,兹取众说中之一说.罕,少.与,通"豫",喜悦,赞同,赞许.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很少谈利;赞同天命,赞许仁德.  相似文献   
34.
网上邂逅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而且相信大概没有人不这样认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我在上网查资料时邂逅一篇文章,粗粗浏览一遍,甚感匪夷所思--难怪有人说网上什么都有.  相似文献   
35.
谦虚的内涵     
有人于报端著文慨叹:现在谦虚的品格失掉了.走到哪里都可以发现自我吹嘘与自我表扬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谦虚的.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谦虚的人确实不多,虽然并非真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谦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有着某些媒体在所谓张扬个性的喧嚣中,对谦虚品格肆意嘲讽和贬损的“功劳”.比如说吧,有媒体断言:谦虚就是装傻.有媒体则说:谦虚等于虚伪.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36.
有朋友跟我拉呱:"咱们都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我退休后不写了,觉得是解脱了.你还在写."我说:"你不想写就不写了,是一种解脱;我退休后只写我有的可写和我想写的,也是有所解脱以后的结果,解脱的是有些时候没的写也写和不想写也写的困窘.如果说一者不免难受的话,一者就是享受了,所谓乐在其中."拉呱到此结束,感恩  相似文献   
37.
要求省报的编辑、记者有省委书记的水平,乍一听未免过高。然则仔细想想,并非没有道理。读《今晚报》得知,李瑞环同志曾这样说过:选一个局长不难,找一个好记者不易。照我猜想,李瑞环同志的这个话,可能是在天津当市委书记的时候说的,  相似文献   
38.
细节金贵     
有作家说:小说就足在小处说说.对于这个说法,我的理解是,小说一定要在写好细节上下工夫.在我看来,不仅小说如此,人物通讯应该也是这样.我从网上看到,有本书的名字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究竟什么样的细节决定什么或谁的成致,我们不去管它也罢.对于人物通讯来说,我例觉得这个说法是相当中肯的.  相似文献   
39.
说把关     
如同不当放行的放行,是没有尽到把关的责任一样,应该放行的没有放行,也是没尽到把关的责任,有时甚至是更大的没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40.
首次出发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16):116-116
大概是1968年的春天,我随大众日报的另两位同志出发去临沂地区采访。照我理解,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公事外出才叫做出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私事外出,则叫做出门而不叫做出发。故而我说,虽然此前我也有过离家或单位外出的经历,但只有这一次离单位外出,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叫做出发,从而,这次出发也就成为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而且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