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建立国营新华书店主渠道的图书批发中心早已从课题论证,走向实践,并经过几年的运营,已走出摸索阶段,迈入成熟期。批发中心作为图书大市场的一个环节,自有其一套独特的运作方式。 一、适合新局面的组织形式 从目前全国几家较为成功的图书批发中心看,其多为股份制的组织形式。省级店所办的“中心”由所属有关地市店入股参与经营,中心城市店所办“中心”则由相关区县店参与。除此之外,省内外的一些  相似文献   
32.
一日中则昃,日盈则食。我国农村供销社发行图书的鼎盛期在1976年,当时的发行网点为103万个,也就在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宣传发行红宝书的调子开始降温。从第二年起,全国供销社发行网点增长的势头趋缓。供销社经营图书始于1951年,作为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图书发行也随着供销社在农村的普及而普及。供销社的图书发行量通常占到新华书店销售额的20%~30%。几十年来,为推动农村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华书店总店等部门曾先后17次联合发文,以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最…  相似文献   
33.
介子平 《传媒》2017,(24):32-33
数字化浪潮裹挟下,传统媒体人难免有些不知所措.内容云、技术云、私人云、数图云,加之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渠道融合,融来合去,最终模糊了自己.了解信息,似乎就拥有了世界,稍一懈怠,即刻落伍百尺,恐慌至极.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竟形成了一道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34.
失写症     
我这个年岁的老派人物,逻辑链条架构于书写节奏的严密之中.静默冲和,境界深远,或难达到;语质事核,词约理明,训练可及. 书法补一笔,或画蛇添足;国画添一色,或无可挽回.写作倒无此险,却因某个词汇引导思路,改变路径,走题偏旨.电脑的使用,除却誊写的繁琐,其便捷较之纸笔,不可同日而语.从龙飞凤舞,到敲字如飞,不光是记录方式的改变.良辰好景,鸿雁传书的诗意尚在;千种风情,御沟流叶已为圈子所代.惯性使然,依赖性越发得强,久而久之,腹有诗书,提笔忘字,患上了失写症.信手拈来、文不加点的快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5.
信息沟     
存在就是影响力,虽如此,影响力却分正负两般. 人生天地间,突如远行客,远行即一途长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执仍难免落伍.所有落伍者,皆有人心不古、今不如昔之叹,越发以为自己缁衣玄巾,风致朴野,他人则厌常喜新,去朴从艳.不甘落伍者,只能追随与效仿,其代价是盲目从俗,泯灭个性. 在一个影像胜过文字、读屏多于读本的时代,对于如我这般老派读书人而言,感到数字图像式观看与理解,或属多余.读书这等天下美事,何以等而下之以流动书包、丢书大战诱惑之.然传统的口语与文字书写,已不再是产生知识的唯一途径,视觉影像亦意义建构的机制.数字图像集各种表达形式于一体,分散生产,集约传播,将视觉、文字、口语诸元素予以结合,故事讲述较之理论论证更易改变思想,让人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建筑仍是空间的语言,书本已非语言的建筑.  相似文献   
36.
编辑难     
上辈子做坏事,这辈子做电视;上辈子作恶多,这辈子做广播;上辈子太无耻,这辈子做报纸;上辈子太放肆,这辈子做杂志;上辈子不学好,这辈子做编导;上辈子不像样,这辈子做摄像;上辈子不好惹,这辈子做记者;上辈子老犯错,这辈子做网络.此媒体人之戏谑,虽排调打趣,却内含隐情.  相似文献   
37.
眼前景,心中境,平常之事,平常写来,便是文章的至真至净境界. 袁中道短文《夜雪》具此意境: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因情寓景,因景见情,情景交融而描摹入微,与其真率性灵的作文主张无不吻合.声有清浊,言有雅俗,其在清在雅;时有升降,调有古今,其在降在今.  相似文献   
38.
语言从众从贵。从众者多,所谓语言环境者也。从贵者也有,即腔调跟着有地位者走。东晋时期,衣冠南渡,王谢堂前,对于这批乌衣责胄,建康百姓仰慕之,尊崇之,与之交谈,无不鹦舌之。而这批南迁者,虽为少数,却自以为是先进文化的持有者,是中原文明的践行者,倨傲孤高,因循守制,岂可从蛮!久而久之,百姓之间交谈,也改变了声韵。迁至闽粤的一支也然,以少迎多,扭转大局,至今那里的人仍鄙视南腔北调,岸称自己是河洛腔。明初大迁徙,洪洞大槐树迁走  相似文献   
39.
逝去的出版     
一、世俗的月份牌 19世纪末的上海,已是一座工商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大批洋货从这里上岸或生产,继而行销全国。起初,洋商自以为是,常常在货物中夹带一些宣传图片馈送顾客,而图片内容多是西洋名画、欧陆风光等,谁知这份美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