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洪厚甜,1963年出生于四川什邡,号净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导师工作室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正体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2.
张林岚老先生的回忆录<腊后春前>(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已有一些时间了.反复拜读,观其精神超越与情感转折的心路历程,每每生发无尽喟叹和怀想.  相似文献   
23.
随笔之笔     
随笔之为文体,湮灭已久。近时报纸蜂起,副刊竞艳,随笔乃大倡之。有可读可藏可亲者,但更多的是可厌可憎可笑者。尤以一种生活随笔,连篇累牍,聒噪不休;牛溲马勃,罗唣写之;妇姑勃溪,恬然恋之;败鼓之皮,木头之屑,诉之笔端,配以浅俗之庸见,偶以劣拙之文笔,读之令人头昏目眩。书法中之馆阁体,因缺少腾挪逆转之势,而无运斤成风之妙,生气恹恹,笔法平庸,为书法之末流。但它还算清正。移譬文章,可称清通。而当世之所谓生活随笔,距清通甚远。或障碍淤塞、辗转拖沓;或素淡浅白,一泄无余,仿佛出水之鱼,徒然蹦跃。然而,有何欢乐?佛教谓俗世之最俗之人乃语言乏味,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24.
常人的写字,有可称为书法者,有不可称为书法者。书法允许人生的余裕,而写字更有实用的味道。中国书法的顿挫疾徐,方圆利钝,轻重浓淡,伸缩偃起,线条的千变万化,心理内容的附着,共酿就一个趣味深郁的有情世界文人的字固不如书法史上的碑帖一样规整,但因了它独在的...  相似文献   
25.
《纽约时报》载文(《参考消息》2001年3月16日转)尝谓,美国开国迄今43任总统中,有22位是爱书人,其爱书的程度,恰与其治国的出色程度相埒。就藏书量而言,老罗斯福达15000册,杰斐逊7000册,菲尔莫干4000册,华盛顿1000册……且征诸美国历史,爱书总统远较其他总统杰出,极不爱读书的两三位总统则排在最末尾。这里面除了好奇心,或者,“行动的巨人照例有高度躲进自身的能力”(尼克松引戴高乐语)之外,读书更与其管理国家的能力成正比。当然,正像几乎所有读书人可爱的小脾气,杰斐逊和亚当斯腹笥充盈,饱学眼高,遂“瞧不起泥腿子华盛顿”。实则后人研究华氏文章和书信,结果显示,华盛顿读过不少书;老罗斯福则爱到旧书店搜寻奇书趣  相似文献   
26.
读史热似乎承接种种情形可疑的历史剧而来,一阵热闹后似已偃旗息鼓,而写家们却欲罢不能,从远古翻搅到民国,"新写史"包装俗艳,在书店里面占据重点书架。  相似文献   
27.
新时期以来,描写中国青年出国留学、打工,在海外发展的小说、报告文学真可谓多到车载斗量。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直到《美国梦寻》、《留学美国》、《美国戏台》……数不胜数。评论界甚至出现“留学生”小说的术语。一时颇为牵动人心耳目。近日,坊间出现的小说体报告文学《泰国的中国女人》为小说家、影视制片人胡杰先生所著,相较纯粹的留学小说,它显出更集中、更复杂、更为纷纭迷乱的生活情态。素材来源于作者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广州、海口赴泰国留学、经商几年中的切身经历。全书以目前国内各阶层中青年女人前往泰国,在曼谷这样…  相似文献   
28.
美虽与奴役有关,但人们在心理上趋之若鸷却是有着原始的动力。而美的作用,也深刻镶嵌在人性的敬望里面,有的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说来令人唏嘘不已。可见在美貌在欲望在生殖性的决定下,奴役他人与自甘奴役之间的互动关系。裸体办大事,美貌办大事,这是人性的弱点,还搅得世界为之骚动不安。  相似文献   
29.
时文妙语     
时政文章,在一般文学史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以其乏于文采和形象。然而我们试将清末民初的政论时事文章拿来一读,这种偏见就会不攻自破。那时的时政文章,通体文采充沛,说明问题,往往以妙语提携引领,大有奇效。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极权教条猖獗,文章才变成了一种可怕干涸的文字囹圄、一种精神折磨。后来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国人文化水准整体下滑,久病初愈,文气文采均难上路。所以文章不能与民初相较。但在一些高人笔下和外电中,也常常有意外的惊喜。在时政文章中读到解颐妙语,精神往往为之一振,思想也随之得以激活。流沙河先…  相似文献   
30.
本书紧紧围绕民生主题,从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流行变化角度切入,完整再现了中国人的生活记忆,钩沉民间历史,彰显社会进步。留存在国人记忆深处、拨动人心的民生往事,1949—2014年间65年的时代细节变迁,共和国65年的社会成长史和流行进化史尽在其中。本书图文并茂,收集了民间大量珍贵、生动的老照片,是一本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最美好、最精彩、最通俗的社会类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