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97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0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残障学生生存能力是关系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残障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文章从四川省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入手,简要介绍了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效,以期为同行开展特殊儿童生存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2.
"贾瑞之死"是《红楼梦》中最早的死亡叙事之一,该故事单元在《红楼梦》中虽是"昙花一现",却具有丰厚的价值蕴涵。叙贾瑞痴迷于情欲,陷入色欲的泥淖无法自拔而走向毁灭,是为色迷心窍者诫之意,而这也正是贾府衰败的根由之一。该故事使王熙凤之心机、言辞,其残忍、毒辣等性格特点锋芒初露,也见其处事的策略与分寸。《风月宝鉴》提起了"家亡"的叙事主线,关涉到小说的色空观念,使作者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重大命题得到了互为表里的隐喻性互证。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在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报纸媒体在文字新闻类网站发展初期的决策失误,探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提出传统电视要将新媒体放在与传统媒体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根据新媒体的产业性质,采取相应的运营模式,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将新旧媒体竞争从传媒集团与业外资本的外部竞争,转化为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的竞争,从而掌握主动权,实现电视传媒的自我突破。  相似文献   
47.
轰轰烈烈的梁山农民革命事业被钻进革命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宋江及其一伙搞垮了。尽管宋江所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在梁山起义军中占了统治地位,但这条路线自始至终遭到坚持农民革命立场的李逵等农民英雄的抵制和反对。我们分析李逵革命派与宋江投降派之间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可以认清投降派宋江的真面目,认识到以李逵为代  相似文献   
48.
倪晓娜 《考试周刊》2013,(28):126-126
初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而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项,教师教学的困惑点。文章探讨如何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9.
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学习无从谈起。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平台.在课外阅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与列夫·托尔斯泰名字联糸在一起的传世佳作.托翁在独特的爱情悲剧冲突中表现安娜·卡列尼娜善良的情怀;在复杂的社会悲剧气氛中,塑造安娜·卡列尼娜优美的灵魂.托翁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述了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真正爱情的过程和悲剧性结局,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优美崇高的悲剧主人公形象.托翁的卷首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暗喻着安娜·卡列尼娜这一文学形象将象夜空中灿烂辉煌的彗星之光,留给后世读者永恒的惊叹和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