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洞窟艺术,是以轮廓线为开端的。从遥远的过去绵延到我们现今的时代,中西方都涌现出了许多善于用线来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大师。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自古到今,线的演变丰富多样,不同种族,对钱这一恒久的艺术形式赋予了不同的情感。画家可以用线表现出物态质感、量感、重力与动速,反映出曲直、粗细、润涩、软硬等。我们熟悉的古希腊花瓶上精美的图案,用线勾勒,刻画极尽精微。到了罗马后期,又出现了一种“粗糙”的绘画,它们运用粗矿有力的线条,所画人物富有力…  相似文献   
162.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光纤产业是少数可比肩高铁技术赶超成就的产业。本文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构建有为政府与机会窗口有效整合的分析框架,揭示和提炼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是因为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以关键参与者身份创造的制度型市场驱动、引领了企业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代表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力量,为后发企业迭代“试错”和技术学习提供了支持;在企业技术赶超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技术和市场机会窗口,实施差异化的政府干预策略、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是后发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企业技术和市场地位的确立,政府的干预力度由强转弱,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163.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规划中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部署,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规划,关系着我国能否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在该领域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首先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概念界定与内涵阐释,进而描述关键核心技术的主要特征,最后以产学研为攻关主体,从"突破路径"和"助力渠道"两个维度探析出关键核心技术的7个主要突破因素:技术打压认知与需求导向、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期充足研发资金投入、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技术链与产业链以及政府政策与体制机制等。结论可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4.
关键 《新闻前哨》2023,(8):30-31
新媒体技术重塑了媒介传播新格局,催生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衍变。在互联网舆论主阵地的争夺战中,主流媒体如何抢占舆论制高点?本文提供了一些参考模式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65.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背景下,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怎样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与理论难题。本文以三一集团为例,深入探讨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路径,并依据“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逻辑构建动态演进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产学研融合策略经历了“松散型→探索型→利用型→深度融合型”的路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遵循“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集成创新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整机自研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数字化全面创新能力”逐阶提升路径,且存在逆向促进作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功能性突破→性能性突破→可靠性突破→前沿性突破”的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与能力相关研究,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6.
以《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编辑实践为例,将“信、达、雅”理念引入医学影像学图片再创作,在审校环节增加了图片再创作流程,归纳、梳理再创作方法,以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直观呈现图片再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借鉴的处理手法以及图片的创新式利用,以期合理突出图片功能,充分发挥图片特色,使得医学影像学期刊更适应期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