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60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41.
刘保全 《今传媒》2003,(4):37-38
新闻报道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效性即时间性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曾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如果不注意新闻时效,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将会使新闻落后于实际工作,成为“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新闻的发表不光是论日子,而且要论钟点。新闻特有的威力  相似文献   
142.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写新闻同托尔斯泰写文学作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要想出新闻精品,同样用得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  相似文献   
143.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苏州日报》2001年9月6日上的《卡特观摩村民选举》一稿,被评为消息3等奖。这篇75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能在众多参评消息中受到评委的青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这篇消息是一篇现场短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144.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1,(11):32-33
刊登在2000年7月6日《浙江日报》头版上的消息《买一只中国浙江生产的灯泡,美国能源部贴给顾客3美元》一稿,在第11届“中国新闻奖” 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810个字的新闻,之所以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题重要,新闻价值高。中国的节能灯普遍因价廉而档次低,质量差,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抵制。唯“得邦照明”注重高科技,产品成  相似文献   
145.
(一) 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新闻报道常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相关的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材料,可以用来衬托、说明新闻事实。常见的新闻背景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物背景。当新闻涉及读者不熟悉的人物时,就需要介绍与人物有关的情况。人物背景既可以从历史角度来介绍,也可以从特定条件方面来交待。地理背景。新闻中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等的地理情况,而又不为读者所熟悉,这时,  相似文献   
146.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一文,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三等奖。从写作上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1.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头一戒,他强调在写文章时,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篇文章或一篇报道,若能抓住一点写深写透,能把一件事情、一个意思写清楚、写透彻,这篇文稿便是好稿;要是分散笔墨,这也写一…  相似文献   
147.
在“读题时代”的今天.新闻标题对读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各报的编辑记者深知制作标题的重要性.他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标题制作得多姿多彩.扣人心弦.使读者看到亮晶晶的诱人“眼睛”后.为之一振.大有不睹不快之感。为了以飨读者.以资借鉴.笔者从部分报纸上选出如下种类体育新闻标题进行赏析.让我们共同去体会那种拼搏奋进.“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吧.  相似文献   
148.
刊登在2006年4月11日科技日报上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9.
六是从事物的侧面选取新闻角度.新闻事实一般是现实生活中内涵丰富、形态各异的社会现象,就像五光十色的多面体,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反映它.作者要全力找出一个最佳的角度,着重选取一个最佳的侧面去观察它、表现它,这样才能更集中、更深刻、更准确、更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大量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从正面报道事物(人物),往往角度大,涉及面广,写出的稿件内容繁多而庞杂,弄不好容易吃力不讨好,文章显得臃肿、拉杂、呆板、一般化,很难给受众留下好印象;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鹤壁现阶段干线公路养护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以“作业机械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合同化、重点在美化”为核心的养护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