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探究教学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科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多年来,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72.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而且它们是人类生存和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其中作为前提需要,排列在最前头的“衣”,就是文化人类学中所谓的衣服形态。衣服模式的传播、衣服形态的沿革、衣服观念的民族特征,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无不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  相似文献   
73.
释“元”──高亨“元亨利贞解”补正刘士林《乾卦》云:“乾,元亨利贞”。在周易卦辞爻中,亦多有元、亨、利、贞四字,对它的解释,古人多从四德说,它主要依据于《文言》和《左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于也。...  相似文献   
74.
刘士林认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 ,讲“中国话” ,应特别注意关照现存的边缘话语和非主流话语 ;丁少伦从当代性、文化的具体性、文化的解构和创造等方面阐释了其出版理念 ;张强认为新的人文话语的选择的关键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先锋性 ;朱国华分析了中西方两种诗学叙事话语方式的优长和缺失 ;骆冬青认为主流之外的“边缘”、“正统”之外的“异端”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话语的灵魂的源地 ;刘墨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位置话语空间和类型  相似文献   
75.
审美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呈现为精神特征极为明显、演变轨迹极为相似的两大结构体。其一为古典美育哲学,它与知识、理性、道德不分,美育潜在于智育和德育的精神结构中。审美教育哲学此时尚未找到它自己的运转轴心,而是紧紧围绕道德化或理性化的太阳运转;其二为现代美育哲学,它表现为对知识、理性、道德的超越性特征,与古典美育哲学利用知识、理性和道德所做的启蒙人性的工作相反,它针对的是近代社会以来,人在知识和道德对人的沉重异化和人性面临的分裂危机的现实基础上而引发的一场人性自我复归和整个上升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从此,审美教育哲学才始获有了它的本体存在和高度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6.
伽达默尔在研究康德时指出:所谓趣味,就是“真正的共同感,”有时也就是“感觉。”而“最紧密地与趣味相联的现象就是时尚”(《真理与方法》第48--52页)。这也就是本文关于审美趣味概念的一个主要来源。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感觉”、“时尚”都是社会存在和人类实践的产物(反映),那么任何审美趣味都是由特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77.
在面对俄罗斯近二三百年的历史之谜时,人们也总是不免要产生这样的疑惑,即这个本来野蛮、落后、没有文化的民族,何以在短短一两个世纪中就获得了这样高度的精神发展。像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彻底清醒的批判现实精神,以及他们对于正义、善良和爱的刻意执着,所有这些现代俄罗斯精神都很难从它的古典传统中得到解释。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只能根源于康德晦涩的伦理学体系。这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可以表述为,康德为现代俄罗斯提供了关于伦理实践的先验构架,而俄罗斯人则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牺牲承担了那种崇高的道德律令。一言以蔽之,这是伟大的思想形式和强劲的现实力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8.
哲学上所谓的“本质主义”对“文化”概念的推演介定,带有其自身难以解决的方法论上的固有缺陷。结构主义重视对“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文化模式”的研究,可补本质主义之不足。批判地运用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对促进中国文化的研究、文化政策的制订、文化市场的管理、推动社会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古典主义与审美主义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古典主义与审美主义周来祥、陈炎在《中西美学比较大纲》中指出:“‘古典主义’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古典主义’是指发源于17世纪的法国,波及当时整个欧洲的‘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广义的‘古典主义’则是建立在素朴辩证法基础之上的,以调和矛盾、强调平衡、回避冲突,向往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美学原则。我们认为,在中西文艺史上,前资本主义时代,尤其是封建时代的绝大部分文艺作品,都是这一原则的产物。”这种划分,在本质上更倾向于文化哲学的角度,而非就文艺论文艺,它是从文化哲学角度对文艺发展及其精神型态的规定。很富有启迪意义,但还不是本文所谓的“古典主义”。苏联哲学家弗·让·凯勒主编的《文化的本质与历程》一书,提出了马克思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80.
运河文明史就是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与沿岸城市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许多城市的命运与大运河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运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内部的循环与交流,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使中国社会因为更广泛的交流而成为一个内在联系更加密切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