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99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耦合状态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交互胁迫、交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表征,它刻画了某一时点区域系统的演进态势或趋向。基于区域系统要素组成及耦合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系统耦合状态评价模型,依据1995年~2004年海南省的国民统计数据及典型调研资料,进行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消耗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系统和区域发展消耗系统的演化速度表现出非同步性。其中前者呈下降态势,即由1995年的0.1239下降为2004年的0.0124,而后者呈稳步提高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5.7%;③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0°,45°]区间内,系统耦合状况的变化比较急剧。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转变发展理念是实现区域系统良性运转的基本前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高效热作农业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倡导低能耗工业生产模式是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22.
产业扶贫是在我国扶贫开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最为有效的扶贫开发模式之一。学界对产业扶贫的定义、作用机理和扶贫模式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产业扶贫类型、减贫机理及其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关系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文章界定了产业扶贫的内涵,解析了产业扶贫的作用机理,以及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五个一批"措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了产业扶贫的主要类型及其模式,提出了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产业扶贫是指立足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杠杆、以增收富民为目的的"造血式"扶贫开发过程。新时代产业扶贫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类型多样、形式多元,贯穿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和"五个一批"措施中,是一个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融合发展的过程。产业扶贫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地域系统全面振兴。然而,产业扶贫也面临一些地区贫困户参与度不高、产业同质化发展、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各地需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立足地区资源条件,积极创新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23.
WTO规则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日益突出.据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60%的出口企业近几年遇到国外技术壁垒,我国产品出口正面临国外技术壁垒日益广泛而严格的限制.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既是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国际竞争的有力手段.依靠科学技术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是科技部门应对WTO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324.
如何制定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入WTO后,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态势和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紧迫问题,我国如何制定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技术壁垒挑战,参与本期笔谈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25.
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义指出我国大学R&D人员数量、职务发明专利数和重大科技成果数已超过研发机构,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学将成为我国公共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重点已从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转向知泌产权激励制度建没,但大学技术转移缺乏专业化服务,发展缓慢。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26.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关税的不断降低,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贸易的影响日趋明显,贸易壁垒的重点逐步向技术性贸易壁垒转移。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的竞争形势愈加严峻,本文对近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发性进行分析,给予战略与技术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327.
中国耕地需求量的多目标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耕地资源不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空间储备,同时也是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和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不断加剧,耕地短缺的问题还将进一步凸现。科学预测我国的耕地需求,并制定有效政策保障一定数量耕地,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从耕地保护的政策出发, 本文在深入探讨耕地需求量预测原则、 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多目标的预测方法, 对2010年、 2020年的中国耕地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可为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8.
1990年至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王介勇  刘彦随 《资源科学》2009,31(7):1188-1194
通过构建粮食产量重心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年~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重心呈现出“北上西进”的态势,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速率不断增大,粮食产量增长的空间波动性逐渐增强,产量优势区的空间格局尚不稳定。从资源、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驱动机制。耕地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趋势是驱动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客观基础,北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关键因素,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直接因素,科技进步、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化的粮食支持政策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力量。最后探讨了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区域环境、经济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29.
通过抽样调查测试分析了新疆2208名锡伯族7-18岁青少年城乡男、女身体形态5项指标,按照相关的方法、标准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揭示了新疆锡伯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原因等。结果显示,锡伯族7—18岁青少年城男、城女的身体形态指标总体上优于乡男、乡女,并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必须高度重视锡伯族青少年城乡间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0.
走近莫扎特     
刘彦  姚建军 《今日科苑》2010,(8):236-236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