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人类文明史上每一次艺术的黄金时代,都有一个城市作为背景与支撑,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活动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并且对于艺术的繁荣来说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是因为城市的功能内在地包含着对艺术活动的需要,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而城市的文化特性为艺术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对艺术的需要和投入,城市庇护着艺术活动,艺术的象征性、表现性与膜拜价值使得它成为了城市政治与宗教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城市人的生活只有在艺术活动中才得以维系下去并不断发展,艺术活动是城市这种特殊的生活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繁荣是文艺繁荣的基础,文艺繁荣是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会在力学电学等部分遇到涉及圆周运动的问题,但多数学生因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理解不透而感到困难,为此举几例说明对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问题1.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若将小球向左(或向右)拉至某一位置后释放,小球做何种运动?(如图1)  相似文献   
4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尚武精神进行严密考证,结果表明:中国历史上有两次较为重大的尚武思潮,一是先秦的"养士"之风,二是甲午战争后,国难下兴起的尚武新风尚。为了继承"尚武"传统,弘扬"尚武"精神,还着力研究了中国"尚武"兴衰的原因,其因可归结为中国人感性意识的压抑,血缘机制的束缚,文明发展的不同方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并由此促发了借体育之光发扬尚武精神的期盼。  相似文献   
44.
45.
内向性是档案信息的固有特征之一,即档案信息内容面向形成者,保管利用上形成者优先,形成者对其有一定控制权,一定范围内需保密,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不对外公开。档案信息的内向性在档案语义学、档案分类、档案法规体系方面均有体现,同时也是档案鉴定、档案工作机要性、档案公布利用"自由裁量权"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和外部利用需求。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特性:承认内向性是档案信息的客观存在,处理好内向性与社会性的关系,规范机关档案室及档案馆工作,将内向性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6.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特色,结合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引入课程论文考核标准、注重授课教师团队"双师"结构建设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本文是对亚里士多德的ouisa概念的辨析、探源与阐发。亚里士多德用ousia这个词取代了on(存在)在古希腊存在论中的核心地位,这个转变体现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在方向上的转变。古希腊哲学在事物之外寻求事物的根据和本原的作法在这一转变中转而为在事物自身中寻求这种根据与本原。亚里士多德把这一根据与本原称为ousia/本在,它被思辨地区分为三个环节:质料、形式、能力,并呈现为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48.
49.
病案杂谈     
病案存在的社会意义愈加凸现。我国病案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中医病案的历史,最终发展为中西医病案的融合和统一。病案的所有权之争是病案工作发展中的必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病案将是未来病案工作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
傅振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其代表作《公文档案管理法》作为民国档案学13本经典著作之一,是档案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本文对此书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它在内容或研究视角等方面的独到价值,并进行了大胆评说,指出了此书的写作特色和一些局限之处,以期档案界人士共同来品读经典著作,吸取其合理内核,为档案学的新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与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