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水平,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及保障机制3个方面入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集入门、提高、创新为一体的分级式创业竞赛训练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中包含基础学习、大数据处理、企业课程、训练和竞赛类等课程,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按照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提高、创新3个阶段呈递进式设计实践过程,科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创业技能;同时,引入学校的鼓励政策和校内外创业实验室及基地等配套设施等。通过初步探索与实践,学生竞赛成绩明显提升,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为理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艾灸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运动性疲劳运动员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治疗一周,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RPE)值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进行纪录,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对照.结果:艾灸气海对运动员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反应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BUN)浓度、血红蛋白(Hb)浓度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艾灸百会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反应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结论:艾灸疗法对改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弦调制超声·中频电同步结合药物治疗法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初探李伟城,袁勇,刘晨光,马亮,康凯,孙学舫(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前言各种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是运动员完成大运动量训练的重要保障措施。其常规方法有:针炙、理疗(超短波,低、中频电,微波等...  相似文献   
15.
慈母泪     
母爱是文学艺术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这首诗就是对母爱的颂歌。它通过一个特殊的角度:写的是慈母的眼泪。当孩子在病中或遭遇不幸时,母亲会噙着眼泪。那泪珠中满含着忧虑、痛苦。如果能够,她愿意代替孩子身受一切,甚至牺牲自己。当孩子远离时,母亲会噙着眼泪。在不眠的黑夜里,喃喃地念着孩子的名字,牵挂着孩子的平安,默默地为孩子祝福。母亲还常常因为孩子们好的表现、好的成绩而引以为荣,引以为骄傲,又会因而有着喜悦的眼泪。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精细化工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论述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其创新点。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摆脱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组织课堂教学的单一思想,体现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互联系的意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放大学生优点,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机构库是在图书馆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库.介绍了机构库与图书馆的渊源,阐述了机构库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图书馆如何建设机构库.  相似文献   
20.
田浩  刘晨光 《科技与管理》2001,3(3):30-32,35
分析了个性化需求形成的理论基础,从制造过程投入要素的认识演进、制造业价值趋向的变化和制造战略重点的转移第三方面探讨了客户化大生产的形成趋势,研究了大客户化生产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