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十年来,后现代主义理论渗透到我国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内。我国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就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中的一些积极合理的成分。以阅读教学为例,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读者观、文本观的重新诠释就为语文新课程建构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教学法课程目标的再认识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刘正伟一般的语文教学法教科书都将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传授,培养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能力确定为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核心目标。这种定位其实不仅是模糊的,且失之偏颇。“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能力”,是指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新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课程改革主要是通过制定全国性和各地方的课程标准来引导全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就对中小学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现状深表担忧。当时,美国教育部曾组织一个“教育质量委员会”,对全国境内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作了长达18个月的调查研究。随后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指出:在日常读、写、理解的最简单的测验中,其中2300万美国成年人是半文盲。全美17岁青年中大约有13%可以视为半文盲。在少数民族青年中,这一比例高达40%。另一项调查也表明,80年代美国社会大概有1400万成年人不能用任何一种语言有效从事阅读和写作。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报告中声称:今天,将近70%的城区四年级学生在国家测验中未达到基本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学科教育内容,“语”古已有之。《汉书·艺志》载:“古,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也就是说,早在周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语教育。如果说周王朝的语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教育,那么,到封建社会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教育的发生,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译介、传播和吸收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理论的输入与传播成为建构新文学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致于造成人们对现代新文学教育知识体系的认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对新  相似文献   
16.
木文通过对我国近代义务教育学制变革的分期研究,突出特征,以史带论,较为清晰地论述了其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往在研究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中,一直比较忽视一支重要力量——留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起码说,很少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其在语文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清末兴学,派遣留学生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大而言之,先后形成过三次:甲午战争失败...  相似文献   
18.
科学事业:留学生与现代语文教育研究之展开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研究一向不甚发达,尤其是相当于中、小学层次的语文教育,更显得薄弱。韩愈在《师说》里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彼童之师”撇开不论,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彼童之师”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的地位了,更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从文化方面透视,观念起着主导作用,制度起着保证作用,物质起着技术装备的作用,三因形成封闭的因果环,共同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或断裂都会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 自从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来,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被激发出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但充分调动了各地学校及教师的积极性和智慧,而且改善了学校课程的结构及质量,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其中主要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是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