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3月20日上午伊拉克战争打响以后,新华社先于路透社10秒钟,成为世界第一个报道美英联军已向伊拉克开战的新闻媒体。接着,中国媒体乘势而上,无论在传播的规模、声势上,还是在业务的手段、方法上,一改以往几乎几十年不变的报道思维方式,真正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而且是全方位、全天候,令亿万中国受众叫好,令世界各国同行称奇。笔者认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的序幕就此拉开了。一、滚动式传播:中国新闻从业人员思想大解放的一次凸现从新闻传播的规律看,大凡涉及题材重大的新闻事件,媒体都会集中人力、物力,最大程度地调动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62.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63.
刘海贵  庹继光 《新闻界》2012,(10):40-44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强调发挥传媒监督作用,这两者在理论上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将"传媒有责任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的行使"等内容上升为法律规范,使之纳入即将进行的我国网络立法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重要的法律问题,并促使传媒监督活动得到充分的权利保障,从而更便于传媒监督工作的开展,切实保障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4.
党报是肩负新闻和宣传双重使命的特殊“新闻纸”,头条新闻即是党报使命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在定位上体现为:是有主观倾向性的新闻;要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要反映改革现实。头条新闻的诉求目标是“新闻精品”,其标准是政治性、显著性和必读性。在报道艺术上,一是倡导“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核心”的新理念;二是在内容、结构和文体上体现报道规范;三是通过展现新闻事实的个性化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运用“人格化”的手法改善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6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频率经过改版.在新年伊始正式推出了新闻综合频道中国之声.其传播理念,内容定位等均有明显突破。笔者从1月1日以来经近一个月的跟踪收听.认为.彰显人文关怀是中国之声的鲜明特点。下面就这方面的主要表现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66.
论网络BBS的议题特征及议题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网络BBS的日常议题进行探讨,以水木清华论坛、强国论坛、西陆论坛为分析对象,探讨BBS的议题环境,其公共领域特征;BBS的议题内容,其意见的分散多元、对生活政治的关注、感性化与情绪化等,以及BBS议题建构与引导的具体方式,即BBS的技术控制与人工把关、BBS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的建设、建构BBS良好的激励机制等等。从而在理论上呼应了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67.
由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主办的’93中文传播研究暨教学研讨会,于6月27日至30日在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旅馆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二百多位华人新闻传播学者济济一堂,就四十多个课题,提出一百余篇论文,展开了热烈地研讨。复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与笔者以首批访台大陆新闻学者身份应邀与会,并在会上分别宣读了《信息观念与大陆新闻学研究》与《中国大陆传播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两篇论文。应邀与会的还有大陆著  相似文献   
68.
谈间接采访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一般分为直接采访与问接采访两种。所谓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作访问;所谓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和有关联的人作访问。间接采访的好处颇多,然长期来因为未能从理论上对其很好地加以总结,人们对间接采访的重要性、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以致在相当一部分记者、通讯员中,出现了重直接采访而轻间接采访的倾向,影响了采访效率和稿件质量,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9.
坚持新闻报道思想性原则的问题,长时期来一直在着力探讨并实践.如何坚持和艺术地体现思想性,以使更多的读者信任报纸、爱上报纸,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千万忽略不得.  相似文献   
70.
在访问前和访问初,记者除了要掌握一系列必要的采访方法、技巧外,还应特别注意善于创造一系列良好的辅助条件,这些条件看上去虽小,但往往能产生大效果,是采访活动有效率的重要保证.要创造的条件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