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叶俊 《中国教师》2010,(Z1):306-306
<正>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中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翻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没多久,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落地时,发现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了,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师兄弟。此后,再也没人出去闲逛了。  相似文献   
84.
陈斌  叶俊能 《科技通报》2012,28(9):71-78
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建设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多、社会效益倍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宁波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主要位于软土地层中,沿线地上穿越多个繁华商业区,地下管线密集,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为此,本文基于宁波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结合车站基坑、区间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和监测技术,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加固和降水、基坑对周边环境影响、盾构区间变形监测及地表沉降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宁波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基坑和盾构区间的岩土工程特性及变形规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中国高校五年后有的可能破产,是怂人听闻的推断,但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成因,探索并构建了高职院校危机和风险防范机制,以确保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叶俊 《新闻世界》2010,(3):56-57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电视新闻的第一代主持人,著名记者,其出色的新闻职业素养,卓越的新闻职业操守,出色的新闻报道,公正客观的评论风格及新闻思想值得新闻人借鉴。本文试就其新闻经历对其新闻思想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7.
随着报业与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手机报的地方性逐渐加强,地方性手机报的发展成为一大趋势。如何甄选、编辑地方性手机报及其内容成为地方性手机报发展的瓶颈。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性手机报只有更加注意原创性、首发性和服务性,尽量亲民化、服务化、综合化,才能走出死穴并在竞争中壮大。  相似文献   
88.
叶俊 《今传媒》2011,19(3):144+147
<正>2006年8月1日,致力于打造网络新媒体,以学习教育为主,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手机报成立。它的成立使原本的报业格局再一次被打断;而今,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特殊方式。手机报的操作模式有两种,即彩信手机报模式和WAP网站浏览模式。前者类似于传统纸媒,报社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只需离线观看。  相似文献   
89.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育与学术研究全面推进.本文梳理了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0.
当前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农村中学普通存在学生厌学问题,而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学生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的厌烦情绪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跟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心理需要直接决定着情感发展,而情感则是需要的内涵动力。符合需要则会产生肯定的情感,推动认识的前进,从而形成愈强烈更高层次的需要。否则,就会产生否定情感障碍认识,抑制情感。如果学习生活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兴趣、精神等需要,或者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与学校学习不吻合时,便会出现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平衡危机,若处理不当,就不能较好地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弱,造成学习意志和信念损伤,从而产生厌学的情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流生。 为了摸清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及心理成因,寻找对策,笔者对云和县M中学初中三届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被调查学生526人,其中初一186人,初二172人,初三168人。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