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苜蓿少年     
他七八岁时,就开始帮家里割草料。在傍晚的草甸子上,苜蓿生得很高了,他们割了一大捆,而草原的绿没有少一撇或者一捺,小紫花四散,像打碎了的星星。在回家路上,渐渐与同伴失散,草原上没有狼,大人不会出来找他,他更不懂得担心,只是一心一意地走路,月亮高高地挂起来,清迥如一只冷眼。他肩上是苜蓿的重量,  相似文献   
52.
已经35年了,查尔斯终于和卡米拉结了婚。据说惹得英国人民很不高兴,又有人冲出来说,应该剥夺他的继承权,王位直接给他的儿子,美少年威廉王子。这算威胁吗?我想查尔斯心里一定想:爱谁谁,谁怕谁呀。他不是活在黑森  相似文献   
53.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你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相似文献   
54.
艾蒿香     
六月回乡,一进楼门,就看到了艾蒿,长长的一束斜插在人家的铁门上,暗绿的叶子微卷,露出银白叶背.一层一层上楼,各家的铁门贵贱各异,可是大半都插了艾蒿.满楼都是微辛的艾蒿香,有人曾形容那是睡着了的花,屏住气息的嫩叶,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烟味,像是谁忘记把篝火熄灭了.……  相似文献   
55.
叶倾城 《成长》2007,(1):54-54
朝阳升起之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他是某城风流的浪子,20年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喜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目,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相似文献   
56.
那是偶然提起的。父亲说,一辈子,再没见过比那年更大的雪了。那年他13岁。日里下,夜里下,大团大团的雪,打在屋顶上扑通扑通,房子像要塌了。村里绝无行人,连狗都不吠。这样大的雪,父亲还是每天去镇里上学。镇叫柿子树店,大约两三里路程吧。大雪盈膝,埋没了村道,他便提一把木锨,边  相似文献   
57.
环保征文     
一家知名杂志社进行环保征文,由于奖金丰富,应征稿堆积如山。其中不乏名家巨匠,也多的是真知灼见。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颁给了一名普通的中学生。那只是一篇寻常的文章。怎么会是最优秀的?面对众人的质疑与怀疑,评委会的负责人取出那份薄薄的稿件,答道:“他的文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惟一把文章打印在稿纸正反两面的人。如果能节约四千张纸,便可以少砍一棵树。只有他真正做到了环保!”的确,在“做到”面前,任何华丽的语句都会黯然失色。(搞自《意林》)环保征文@叶倾城  相似文献   
58.
去年暑假,有学生到公司实习,三番五次叮嘱必须着装整齐,竟还有男生穿了T恤短裤来。我一皱眉喝道:“回去换了再来”男孩惊得退了两步,又迈前一步,嗫嚅道:“前天把衣服都泡在洗衣粉里,昨天忘洗了……”眼神委屈惊惶,分明还是个孩子。我不由得心软,挥挥手:“明天不许了。”我就这样认识了小鲸。  相似文献   
59.
走近母亲     
那天,是周末,早就说好了要和朋友们去逛夜市.母亲却在下班的时候打来了电话,声音是小女孩般的欢欣雀跃:“明天我们单位组织春游,你下班的时候到威风糕饼店帮我买一袋椰蓉面包,我带着中午吃。”“春游?”我大吃一惊,“啊,你们还春游?”想都没想,我一口回绝,“妈,我跟朋友约好了要出去,我没时间。”跟母亲讨价还价了半天,她一直说:“只买一袋面包,快得很,不会耽误你……”最后她有点生气了,我才老大不情愿地答应。  相似文献   
60.
姥姥的蚊帐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也许还拎了一土布袋热红薯,搭汽车,转火车,再汽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她的妈、我的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她:"一种很稀很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